文章说,周雪懷所說的說大陸方面已經適應了台灣方面“政黨輪替”的常態,當然也包括對國民黨在處於在野狀態時對“九二共識”及兩岸和平發展的態度的微妙變化。既然已經習慣了,對國民黨的某些不利於反“獨”促統兩黨共識的變化,也就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並應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政策。因此,能夠繼續進行國共交流仍然是好,但倘因國民黨破壞兩黨互信基礎而導致交流受挫時,也沒有甚麼了不起,總之堅持自己的道路自信就是了。不是說,兩岸關係是國共內戰的延續嗎?那就只要一日沒有簽署“終止結束兩岸軍事敵對狀態協議”或“和平協議”,就等同國共內戰尚未結束,“武統”就有可能。就此而言,美聯社前駐台記者溫逸德近日有關中國大陸“武統”台灣的條件已日漸趨向完善的論述,並非無的放矢。
有趣的是,達成“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時空背景,是在二零零五年三月大陸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後,民進黨發動數十萬人上街遊行“抗議”之際,國民黨卻是先行派遣副主席江丙坤到大陸訪問“探路”,後是連戰前往大陸進行“和平之旅”,“獨派”還在機場對連戰實施“暴力擋路”,但連戰還是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及生命危險,義無反顧地前往北京,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其中一項就是“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具體內容是“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而其名字中有一個”“義”字的吳敦義,卻是把連戰“義無反顧”的精神,拋到太平洋去了。
其實,當時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其前身就是《國家統一法》。二零零四年五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到英國訪問時,有當地華僑提出制定統一法的建議,溫家寶回應表示“我們會認真考慮”,這是大陸領導人首度就此公開表態。隨後,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在記者會上表示,有關促進兩岸統一的建議,包括以法律手段,中國政府都會認真地考慮並予以採納。緊接著,湖北江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餘元洲草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促進法(草案)》的建議文本,曾在大陸涉台部門與學界中廣泛流傳,並受到全國人大、國台辦等機構重視。當年十二月新華社播發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家統一法》法案的電訊,據說該法案,主要就是以餘元洲撰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促進法(草案)》為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