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7月24日刊登題為《中國企業奮起直追 韓國企業生存艱難》一文,作者為韓國國民大學校長柳智穗。文章稱,現在韓國製造業正面臨危機,對中國的挑戰手足無措。
文章稱,韓國30大集團每年人工費用增長率為7.5%,因此與中國相比不可能具有價格競爭力。最終,韓國企業要通過技術和品牌競爭力來挽回價格競爭力的劣勢。韓國造船業陷入巨大危機,汽車行業也受到衝擊。韓國半導體發展還算表現不錯,但情況也是時好時壞。幾年後,不振周期將卷土重來。
文章稱,在半導體領域,人工費用的比重比造船和汽車要低,且技術力量目前領先中國,因此韓國企業還可進行防禦。但這也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制定了半導體發展政策,將進行巨額投資,因此中韓半導體技術差距即將縮小。
文章稱,韓國的造船和汽車行業日益困難也是因為中國在技術層面上奮起直追。韓國企業也不能坐以待斃。韓國現代汽車集團也在2010年已預測到中國的低價汽車攻勢,聘請了彼得·希瑞爾等頂尖設計師,一直致力於提升品牌。現代汽車集團將奧迪作為學習榜樣。
文章稱,但提升品牌要有數十年的累積和國家支持才可能實現。並非只要努力就能立即從普通品牌成為知名品牌。而且誰也未曾料想到中國企業會如此迅速地縮小技術差距,非常令人吃驚。這就是中國的力量。中國正在投入巨額資金引進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技術並收購頂尖企業。韓國企業以5000萬名人口為基礎,很難與中國進行競爭。中國正在全力支援企業發展,幫助企業在所有市場和產品中成為佼佼者。中國正在所有領域將提高企業競爭力作為最優先課題。
文章稱,那韓國的情況是怎樣呢?韓國企業訴苦稱,政府和國會可以不幫忙,但是希望其不要插手企業運營。與中國相反,韓國有很多不顧及企業競爭力的政策,甚至還出現了非常“罕見”的法律,規定截至公司倒閉之前不能裁員。最終,韓國政府使得企業倒閉前無法提前採取措施。不知道這究竟是為誰制定的法律。此外,能源政策也是如此,一不小心就會對製造業造成致命打擊。稍有不慎,麗水和順天的石油化學園區就可能崩潰。
韓國國民大學校長柳智穗稱,孟子有雲:“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只有填飽肚子才能堅守道德倫理。韓國究竟是誰在提供“恒產”呢?年輕人想要就業的30大集團一半以上是製造業。韓國政府和國會要團結一致拯救製造業,要集中支援企業、研究所和大學的技術開發。誰能保證數十年後韓國年輕人不會輾轉世界各地打雜謀生?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