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資:加強全過程管理
近年來,央企海外投資步伐進一步加快,在走出去取得長足進展的同時,投資失利問題也正凸顯。
“海外投資風險大,出事多。部分企業境外投資財務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事前決策隨意,可行性論證流於形式;二是事中管理薄弱,財務風險管控不力;三是事後監管缺位,對有關決策和執行主體約束不力。”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表示,防範國企境外投資風險,建立健全相應績效評價體系是關鍵,應盡快制定相應評價方式和考核體系,明確考核主體、量化規定考核內容和標準,這是績效評價的首要問題。
監管升級,部分央企風控在行動。據了解,中鋁公司出台《中國鋁業公司投資管理〈問題清單〉全覆蓋穿透工作方案》。中國五礦表示,境外投資方面,集團強化了盡職調查程序,明確了盡調內容和標準,加強了對可研報告風險的研判、分析、對標和審核工作,並通過優化投資項目評審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投資決策的科學性,確保項目風險可控。
進軍金融:審慎規範杜絕盲目
隨著產融結合的開展,近年來,央企進軍金融領域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央企金融版圖加快擴張的同時,風險也在積聚。
國資委方面近日強調,要規範中央企業金融業務管理,通過產融有序結合促進主業和實體經濟加快發展,務必回歸本源、嚴防風險。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業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金融業務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圍繞主業合理配置金融資源,建立完善產融協同制度機制,強化考核引導約束,防止資金空轉套利和“脫實向虛”。要加強統籌管理,審慎規範開展金融業務,杜絕盲目開展金融投資。要加強風險管控,確保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李錦指出,發展金融業務是助推央企主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但部分央企熱衷金融業務也引發了外界對其是否“脫實向虛”,會否導致金融風險的擔憂。有的央企從一開始投入金融控股平台就是為了賺錢,不是為實體經濟,這種企業發展思路很容易偏離企業發展主業,最後“反客為主”。一些央企發展金融有一定投機性,容易加大國有資產風險。要解決好央企熱衷於投資金融行業,過度追逐眼前經濟利益的問題,國資委要對央企的功能進行進一步的制度化定位和細分,並建立相應的業務發展考核機制促進其功能實現。對於投資類央企,應當鼓勵適度發展金融業,但對於以實業為主的國企,必須強調其在發展實體經濟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應借助於功能界定及考核機制,使企業的發展定位更加清晰,逐步使國有企業擺脫功利化、短視化傾向。此外,對金融與主業的比例也要劃定。
“央企為了自身實業的長期更好發展,可以適度參與金融業投資。”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央企熱衷金融業,是因為金融業務的收益遠高於實業,投資金融業的成本也遠低於實業的升級改造。加之央企相對融資成本低、自身金融需求強,因此建立自有金控平台的意願就更強,但這會讓央企內部對於實業板塊的側重降低,不利於發揮央企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的作用。央企融資成本低,容易忽略對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降低金融業的經營效率,作為央企內部的金控平台,既要照顧母公司集團業務又要保持業務的獨立性,這是矛盾的。對於央企來說,應減少金控平台,做強財務公司,著重戰略投資。
(來源: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