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著眼根本問題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如今各地推出的樓市調控政策不僅更細更實,而且調控日益觸及樓市自身存在的深層問題。
例如,為限制炒房空間,福州市要求各房地產開發企業按照經營性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開、竣工時限要求加快商品房項目開發建設,商品房項目要在售樓部醒目位置公示預售房源的位置、面積、單價、總價等信息,不得捂盤惜售、囤積房源。
“目前,中央和地方層面都出台了很多調控政策。這些政策中有很多旨在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直觀上看化解風險的短期意義較為明顯。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調控政策更加注重樓市存在的根本性問題,為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提供著前期鋪墊、探索著經驗基礎。”何維達說。
分析人士指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其實質是在強調房屋的投資屬性不能凌駕於居住屬性。因此,未來中國樓市調控政策應該繼續以促進房屋回歸居住屬性為著眼點,以建成長效機制為最終目的,調動存量資源,糾正資源錯配,提高存量資源利用效率。
長效機制正在確立
不久前,北京市針對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就被視作本輪樓市調控邁向長效機制的又一最新步伐。
“北京推出了共有產權住房,對於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完善住房制度,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支持中端購房,抑制投機,促進公平,具有重大意義。”北京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陳志表示,該政策對於未來北京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
與此同時,對於下一階段房地產政策的走向,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中也給出了4個重點:一是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將城鎮戶籍人口與公益及建設用地指標掛鈎,提高土地在全國範圍內的集約利用。二是提高中小城市吸引力,形成優勢產業支撐、快速軌道交通連接、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包容性強、綠色低碳的城市網絡。三是加強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四是積極發展長期公共租賃住房,穩定和規範住房租賃關係。
何維達表示:“未來的長效機制必將是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設計的‘組合拳’,如加大熱點城市土地供給、以財稅手段提升房屋持有成本、完善產權制度體系設計、從源頭上調整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升特色小鎮人口吸引力等。因此,分析樓市調控政策走向不能急躁短視,而是需要從長效機制這一最終目標出發。”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