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智庫中,不排除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智庫人士試圖揣摩上級領導想聽到什麼,然後再撰寫內參和報告。若如此,就失去了智庫存在的意義。智庫作為這樣的供給方也不是好的供給方,因為由智庫輸出到政策過程中的產品,其價值在於獨一無二性。當不同的智庫就同一個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思想或方案後,決策就有可能避免錯誤,原因在於,集中各方智慧的不同方案估計到了多種可能性。只有一種聲音、一種看法,沒有了不同方案的比較,就沒有了在不同分析間權衡拿捏並作出抉擇的機會,出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有違當初智庫建立的“初心”,即通過開展獨立自主的研究就有關公共政策問題提出真知灼見。
於是,結論也便得出:智庫要健康地發展成長,需要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智庫能夠在較為寬鬆的氛圍中,獨立自主地在相關領域開展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意見和方案。就黨委政府而言,只要一家智庫是出於服務國家的善意並具備相應能力,就可予以足夠的信任,放手讓其開展工作。就智庫而言,應該始終不忘初心,牢記本職,提出具有閃光思想的建言。
(來源: 光明日報;作者:任曉,系復旦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