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給端發力破解供需不匹配矛盾,努力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市場供求關係持續改善,供給體系質量效率明顯提高,對於促進經濟穩中向好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一是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工業和服務業企業效益較快增長。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2%,比上年同期加快14.3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16%,加快14.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長好於上年。1-7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5個百分點。二是發展質量不斷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整體提升。上半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環境治理成效逐步顯現。7月份,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6.9%,其中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PM2.5濃度下降13.8%,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PM2.5濃度下降9.7%。三是市場預期持續向好。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12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10個月保持在54%及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消費者信心繼續提高。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4.6,比上月提高1.3,處於近年來較高水平。國際組織普遍看好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分別將2017年我國經濟預期增速上調0.1個百分點。
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
在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服務業和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三大戰略與四大板塊統籌推進,拓展了經濟發展新空間,經濟增長的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一是服務業主導特征更加明顯,產業結構加快邁向中高端。服務業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1%。7月份,我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初值)同比增長8.3%,繼續保持較快增速。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工業發展技術含量不斷提升。1-7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和11.4%,分別快於規模以上工業6.2和4.6個百分點。二是消費基礎性作用不斷夯實,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各方面深挖內需潛力,著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改變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模式,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我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7月份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9.2%,比上年同期低1個百分點。消費日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遠高於資本形成的32.7%和淨出口的3.9%。與此同時,投資關鍵性作用有效發揮,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等領域投資力度加大。1-7月份,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0.9%和11.3%,分別快於全部投資12.6和3個百分點。三是區域戰略統籌推進,發展空間得到新拓展。“三大戰略”扎實推進,新的增長極、增長帶蓄勢崛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呈現新格局。1-7月份,我國對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出口增幅分別達28.6%、24.2%和20.9%。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基本建立,軌道“一小時交通圈”初步成形。長江經濟帶輻射帶動作用增強,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部高於或持平於全國平均水平。“四大板塊”良性互動,東部地區轉型發展走在前列,中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繼續發揮,東北地區經濟有所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