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故事:台胞來上海搞垃圾分類回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9 13:36:48


台胞來上海搞垃圾分類回收。
 
  剛開始,小區居民不理解。“一群台灣人跑到上海搞垃圾分類,是不是在作秀?”更多人疑問,“資源回收不應該是政府的事嗎,你們為什麼這麼積極?”“我們會跟居民解釋,地球是每個人的家,環保是每個人的事”,但林鹹尹認為,取信居民還是要靠自己做出來,無論酷暑嚴寒,還是刮風下雨,資源回收雷打不動。

  馬慶仁還記得上一個回收日7月22日,那天上海溫度超過40度。“我們8點多到了現場,已有居民在等我們了“,不巧的是,那天清運車到下午1點才到。這段時間里,志工和居委幹部輪流去小區門口等車,到後來都快熱得中暑了。

  “讓我們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也在堅持”,寧波路社區居委會幹部很感概。馬慶仁也做過統計,回收資源金額從一開始的100多元,到如今能超過300元。如果居民願意的話,這筆錢會由居委幹部簽字確認,再通過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給貧困學生,而捐款票據會在下一次活動時交給居委留存。

  “做慈善對我來說是在充電”,馬慶仁2003年來到上海,如今在鬆江有自己的工廠。“剛開始我在想,這樣做慈善是勞師動眾,還不如直接捐錢方便,但現在明白當志工的快樂是花錢買不來的。”馬慶仁改變了閑時打麻將、喝酒的嗜好,不僅生活充實了,身體也變好了。

  “居民們的堅持,是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在採訪中,台灣志工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居民們的堅持是他們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剛開始,小區居民會不停地問他們:“這個可以回收嗎?”“這個該歸到哪類?”幾次之後,生手成了熟手,居民可以去教別的人。頭幾次,會有居民帶來沾滿油漬的塑料袋或瓶罐,當志工告訴大家要爭取做到“清淨在源頭”後,居民們就會在家把瓶瓶罐罐洗淨、瀝幹,幹乾淨淨地交到志工手中。

  在此過程中,一些小矛盾難以避免。在寧波路社區,志工誤將一位阿姨的紙質鞋盒當作廢品收走。這位40多歲的女士很不高興,說了些很難聽的話。沒等志工道歉,參與活動的居民就主動上前打圓場作解釋。結果“不打不相識”,這位女士借此了解資源回收的意義,如今也成了環保積極分子。

  一對92歲的老夫妻讓單文娟很感動。二老一手拄拐杖、一手拿袋塑料瓶,顫顫巍巍地交到志工手中。“老奶奶有個親戚在台灣,常常打聽台灣的事情,對我們很友善。”這樣的約定堅守了兩年。直到有一天,老先生一個人來了,單文娟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還好,只是老奶奶的腿不好,出門不方便”,單文娟告訴老人,下次不用自己來,志工可以上門去取。

  讓這些台灣志工高興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加入了垃圾分類的隊伍中來。馬志仁所在的寧波路社區環保站,如今只有他一個台灣人了,其餘成員都是之後加入的上海市民。而林鹹尹也做過統計,如今他們環保團隊中共有400多人,台灣人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越來越多上海人參與,也與這幾年上海積極宣傳垃圾分類回收有關。”
接下來除了繼續做好資源回收工作外,慈濟環保團隊還希望在環保教育方面有所突破。這幾天,馬志仁和寧波路社區居委會一起,組織小區孩子排練話劇《環保孫悟空》,希望通過孩子們的表演來影響他們的長輩。而林鹹尹的“小目標”則是成立一個環保教育站,與學校、社區等機構合作,讓更多人響應環保。

  “其實,許多上海居民都想為環保盡一份力,關鍵是要有人帶他們做。我們團隊雖然人數有限,但只要居民們願意,我們一定陪他們走下去”,林鹹尹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