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猶如春風勁吹催發萬紫千紅,又似閘門洞開釋放江河湧流。黨的十八大以來,一股強勁的“智庫能量”正興起於中華大地,助力中國發展。
重視智庫、善用智庫、發展智庫,以頂層設計形式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作為治國理政重要抓手,力度空前的開創之舉和切中肯綮的制度安排背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期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清醒認識,是響應時代召喚、滿足發展需求的宏偉擘畫與戰略布局。
唯有奮起而為,方能不負所托。隆然開啟的智庫春天激蕩著中國知識分子內心深植的報國宏志。以前瞻務實的研究成果咨政建言,用增信釋疑的權威觀點引導輿論,立足學術前沿推動理論創新,破除瓶頸制約服務社會發展,站上國際舞台展示中國方案、傳揚中國聲音……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廣泛力量,“國有難題問智庫”的良性生態正逐步形成,一幅智為國所用、策為民而謀的畫卷在民族復興的時空經緯裡徐徐展開。
藍圖繪就征程啟:
大變革的時代發出呼喚智庫彰顯能量的最強音
每項久久為功的宏偉工程,都有科學劃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2015年1月,中國智庫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份發展綱領——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起各界熱切關注。
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和企業、社會七大類智庫協調發展;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體系……清晰明確的制度設計,為智庫建設提供了遵循與指引。
在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魏禮群看來,《意見》出台是中國智庫建設最具標誌性的里程碑,“體現了中央大力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決心和思路,明確了智庫建設的方向、目標、具體路徑,意義非同尋常”。
備受矚目的,首先是界定智庫的兩個關鍵詞:中國特色、新型。
特在哪裡,新在何處?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的理解頗具代表性,在2014年12月25日為光明日報《智庫》版創刊號所撰寫的代發刊詞中,他如是界定:中國特色,就是要堅持中國道路、運用中國視角、聚焦中國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新型智庫,就應立足新定位、建立新機制、依靠新模式,高質量地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