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影視過度消費經典 其實是“毀經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31 10:03:57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縱觀當下文化市場,經典消費成為主潮流之一。不論是在電視欄目還是影視作品中,過度消費經典的現象層出不窮。拿最近比較火的一檔綜藝節目來說,依托於資本豐厚的某地廣電背景,這檔節目的噱頭在於明星聚集的強勢效應,邀請來的影視劇演員陣容龐大,令人“驚艶”。從電視劇 《武則天》(1995年劉曉慶主演版)、《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2000年張國立、張鐵林、王剛主演版),再到近期節目開始“消費”的周星馳電影 《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1995年)、陳凱歌電影《霸王別姬》(1993年),節目組請來的嘉賓涵蓋了這些作品中諸多經典形象的塑造者,一時引發觀看熱。然而,節目將這些經典影視作品的核心線索安排在娛樂環節中,通過諸多插科打諢的表現方式,加上嘉賓演員“面目全非”的自毀式表演呈現。據說是要向過去的經典作品致敬,開啟對經典故事背後的前塵往事的追蹤,以達到引發共鳴的煽情效果。惜乎,很多觀眾不太買賬,“過度消費經典”的批評聲不絕於耳。

  與影視經典作品“消費”並行的一條線,則是把那些從國外引進模式的熱門綜藝節目,諸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心急火燎地當作“經典IP”,開發成中國電影市場中迥異於其他國家的特色電影類型――所謂的“綜藝大電影”。這種電影類型並未形成氣候,在藝術理論上站不住腳,即便碰巧有獲得高票房收益者,其大眾口碑也都難免尷尬。

  借經典作品消費情懷,背後的商業意圖昭然若揭。有誠意的“劇透”與“消費”性的把玩有何不同,明眼觀眾是很容易看出破綻的。過度或超前消費經典,不僅容易造成審美疲勞,還極易引發當下流行詞匯所說的“毀經典”後果。一些節目組眼見熱門影視劇或節目獲得高收視率,期望借拍攝“綜藝大電影”熱炒IP,但在“賺一把快錢”心態的影響下,拍攝製作的質量粗糙得令人匪夷所思,目前上市的一些作品,幾乎就是將綜藝節目拍攝中未播出的記錄片段進行雜糅拼接。不斷簡單複制經典的結果,是造成滿懷熱情而來的觀眾“被愚弄”“被圈錢”的不適感。也有一些觀眾表示,儘管對於已成記憶的那一代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有感情,但還是經不起某些綜藝節目支離破碎、輕佻娛樂化地“重溫經典”。適度回眸,發掘經典作品從未披露的幕後戲,能夠喚起人們對美好歲月和經典之作的感懷,但抖機靈、鬥心機、透支IP資源、博眼球、爭收視、攫票房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動作,也是會讓觀者身心俱疲,對“毀經典”之舉大為搖頭的。

  經歷變革後的文化領域不斷催生不同形態、模式的文化產品,這本來是正常現象。大眾文化時代的到來,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迫切需要追求文化模式的革新。當下,由文化工業塑造和支撐起來的消費文化和消費主義取向的商業文化,有染指和滲透包括經典文化在內的各種原有文化形態的趨勢。確實,當下市場很難跳脫出資本的控制,但是,文化模式以及文化產品類型化的單一、判斷標準的單一,也讓這種無孔不入的娛樂消費潮顯露了庸俗化、淺表化、空心化的尷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