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APA)聯合主席、新西蘭外交和貿易部氣候變化執行大使Jo Tyndall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臧涵)由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的“維護《巴黎協定》工作方案進程:機遇與挑戰”主題研討會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辦。《巴黎協定》特設工作組(APA)聯合主席、新西蘭外交和貿易部氣候變化執行大使Jo Tyndall作了主題發言並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濱進行了對話,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齊曄主持活動。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一些國家領導人和國際機構高官發表講話或聲明,對這一協定誕生表示歡迎。
2016年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巴黎協定》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2017年6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聲明說,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一個由發達國家領導、以多邊合作為特征的全球氣候治理方案。但是,北京時間6月2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認為這是個對美國不公平的協定,是將美國的財富與其他國家再分配。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要退出《巴黎協定》,人們對這一方案的進程感到悲觀,進一步對聯合國主導的全球氣候治理道路本身產生了質疑。
Jo Tyndall 表示,《巴黎協定》的簽署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這是全球參與者辛勤工作所努力換來的歷史性成果。它涵蓋了包括減緩、適應氣候變化以及執行所需融資安排的方方面面。《巴黎協定》的通過有賴於各方強烈的政治意願、這其中也包括美國與中國。
Jo Tyndall提到,儘管特朗普的表態使人失望,但大部分國家仍然對《巴黎協定》持支持態度,甚至有一部分已經批准了協定。超過160個參與國中大多數仍表示支持協定,並沒有發生悲觀者擔憂的由美國“退出”可能造成的“多米諾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