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網評:陽澄湖大閘蟹走下神壇是市場理性回歸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江德斌
馬上就要到陽澄湖開湖的日子了,今年的陽澄湖大閘蟹一如既往地減產、漲價。不過,眼下對於陽澄湖大閘蟹來說最大的考驗,並不僅是其他“兄弟大閘蟹”的抱團圍攻,公款買蟹和蟹卡、蟹券的遇冷將陽澄湖大閘蟹從神壇跌落才是其如今面臨的最大困境。(9月10日《北京青年報》)
陽澄湖的品牌塑造非常成功,幾乎成為大閘蟹的代名詞,只要消費者提起大閘蟹,就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陽澄湖大閘蟹,其在行業內的地位可見一斑。而在品牌美譽度的加持下,陽澄湖大閘蟹定位高端消費,價格自然也不菲,比其它大閘蟹高出很多,並成為送禮佳品。如今物是人非,陽澄湖大閘蟹走下神壇,市場消費已然降溫,其它產地大閘蟹紛紛走上餐桌,消費者的選擇餘地更大。陽澄湖大閘蟹光環消退,不僅有打擊腐敗、遏制公款消費、假蟹困擾等因素,亦是市場理性回歸的結果。
蟹紅是非多,近些年來陽澄湖大閘蟹的亂象頻生,引發無數質疑與批責。受養殖地理環境制約,陽澄湖大閘蟹每年產量為2000噸左右,但市場上銷售的“陽澄湖大閘蟹”遠超這個數字,可謂“十買九假”。為保護原產地標誌、打擊假貨,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推行過多種防偽手段,諸如防偽碼、授權專賣店等,混亂局面得到一定控制,卻催生出新的造假鏈條,網上可以找到各種防偽蟹標誌。就連授權專賣店都有造假,很多打著陽澄湖旗號的專賣店,實際上並未拿到授權許可,養殖戶也有拿其它大閘蟹冒充的情況。
顯然,在諸多亂象的影響下,導致陽澄湖大閘蟹的信譽度下降,既然花高價也未必買到真蟹,那麼也就失去了購買意義。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講,吃蟹主要考慮口感和性價比,根據自身消費力做實惠選擇,比盲目追逐陽澄湖大閘蟹更具價值。因此,在綜合因素影響下,陽澄湖大閘蟹的消費市場遇阻,其它產地大閘蟹則順勢崛起,市場進入新的競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