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21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下調為A+,展望由負面調整至穩定。對此,中國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進行回應,稱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認為標普關注的信貸增速過快、債務負擔等問題,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老生常談”,這種看法忽視了中國金融市場融資結構的特點,忽視了中國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財富積累與物質支撐,這是國際評級機構長期以來所持的慣性思維與基於發達國家經驗對中國經濟的誤讀。這種誤讀也是對中國經濟良好基本面和發展潛力的忽視。
以下為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問題答記者問:
記者問:9月21日下午,標普宣布將我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降至A+,展望調整為“穩定”。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標普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答: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近年來,面對經濟增長比較優勢與要素禀賦的變化,中國政府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基礎更加穩固,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形勢下,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令人費解。標普關注的信貸增速過快、債務負擔等問題,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老生常談”,這種看法忽視了中國金融市場融資結構的特點,忽視了中國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財富積累與物質支撐,很遺憾,這是國際評級機構長期以來所持的慣性思維與基於發達國家經驗對中國經濟的誤讀。這種誤讀也是對中國經濟良好基本面和發展潛力的忽視。
記者問:標普對中國經濟趨勢增長率存有較多疑慮。請問您如何看待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增長形勢?
答: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高於預期目標,經濟增速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區間。今年前8個月,生產需求總體平穩,就業形勢持續向好,物價水平溫和上漲,企業利潤較快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同時,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內需支撐作用凸顯,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增長的韌性及可持續性穩固提升。在國際收支方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人民幣兌美元波動趨升,外匯儲備規模連續7個月穩步增加,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良好的信心與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