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武器裝備的現代化並不等於人的現代化,同樣,落後的裝備也不能羈絆飛翔的頭腦和前瞻的眼光。
美國現在有多少海外軍事基地?聽了恐怕會讓人大吃一驚:約800個。這個連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懵然不知的數字,是美國教授大衛·凡恩經過6年的研究考察後得來的。為此,凡恩毫不客氣地將美國稱為“基地國家”。追根溯源,美國之所以會擁有如此眾多的軍事基地,多半的功勞應該歸於智庫。正是一位名叫巴伯的智庫成員,提出了“戰略島嶼”概念,基於這一概念,美國開始密織海外軍事基地網絡。
智庫成員影響戰爭戰略不僅限於分析推演、紙上談兵這樣的文戲,一些真刀實槍的武戲也在他們的參與下顯得生動許多。
1942年,美國啟動“火炬行動”,準備出動10萬大軍,搭乘500多艘艦艇登陸北非,與德軍正面決戰。可在3個登陸點,駐有已投降德國的20萬法國軍隊,他們是否會抵抗?抵抗強度如何?無不關乎戰役勝敗。為此,美軍各種情報分析、研判如“橫跨大西洋的作文比賽”,雞一嘴鴨一嘴地各說各理。事關10萬將士生死絕非小事,北非戰區盟軍副司令克拉克少將是參謀出身,長期的智庫生涯使他信奉“眼見為實”的判斷。於是,他親自“下海”——先乘潛水艇穿越地中海,再率12人先遣隊劃小艇登陸非洲沿岸。一天後,這位“扛步槍的將軍”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法國陸軍、空軍大部分不會抵抗,唯獨海軍在沿海的守軍會頑抗……
接下來,二戰盟軍與德軍的交鋒進程證實了克拉克研判的準確性。
說到智庫,不能不談及一位大人物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時,37歲的丘吉爾是英國最年輕的海軍大臣,可謂“皇家智庫”成員。他一上任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軍艦用煤還是用石油作燃料?蒸汽機發明後,燃料主要是煤炭,但用石油作燃料不僅能大大提高軍艦的航速,與用同等重量的煤炭作燃料相比較,還可以使軍艦的活動半徑增加40%。
對英國而言,這一變動不僅要增加大量軍費,而且英國本土並不產石油。但丘吉爾以其最擅長的雄辯,推動“海軍戰略發生了一場根本的革命”,使英國海軍全面領先世界海軍,直到二戰依舊寶刀不老。
按照通俗的說法,智庫就是要拿得出“錦囊妙計”的人。中國古代官宦府衙的那些門客師爺中儘管也出過左宗棠這樣的人物,但總的來說,不過是一些仕途乖蹇,靠所謂“一筆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 淘生計的人,除了幫閑凑趣、附庸風雅外,哪有智謀可言。前清秀才吳佩孚愛弄點遺老之風,軍帳下養了一批這樣的人。吳佩孚徵詢他們防空之策,這幫人獻上了“風箏計”——放大量風箏以纏絆住飛機;西北軍的參謀部則將《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火燒連營”等故事作為兵法,編發給連以上軍官,把打仗搞得像唱折子戲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