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智庫基金會聯絡部主任林艷(中評社圖片) |
中評智庫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兼分析師秦正陽指出,香港回歸二十年來社會越來越政治化,政治越來越走向街頭化,而參與政治運動的則大多以年輕人為主。年輕人依賴社交媒體與網路,言論自由背後是言論品質的低下,年輕人在充滿非理性認知的輿論環境中完成了政治社會化,也在其中培養起對於民主等普世價值的不求甚解的、庸俗化的迷信。一小部分年輕人甚至為香港未來開出獨立於中國的錯誤藥方,不僅違背了憲法與基本法,也毫無現實可行性。且與真正解決香港問題癥結背道而馳。未來急需推動內地與香港的融合式發展,鼓勵香港年輕人北上尋求更大發展空間,並在香港進行教育改革。
中評智庫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兼分析師張爽認為,隨著兩岸民間交流加強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台灣青年對大陸的認知呈現出一些新特點:越來越多具備專業技能的台灣青年在親自來過大陸之後,能夠對大陸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兩岸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生活背景趨於相似,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更多,更容易實現相互理解;互聯網降低了兩岸青年的溝通成本,兩岸青年隨時隨地都可以觸發溝通,交流的延續性增強。青年人的交流融合可以以文化為媒介來聯通,通過“共同參與”構建共同的精神世界,逐步實現兩岸三地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
高雄師範大學學生王成僖表示,台灣與中國大陸存在諸多不同的地方,這些隔閡就是兩岸交流上的障礙。類似英國與美國雖然都說英文,但是雙方無論是腔調與用字都有諸多不同,但這也產生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美國演員扮演了英國角色時,英國腔講得是否標準就是檢驗演員演技的一項指標,反之亦然,因此互相尊重對方文化應該是未來雙方交流的重要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