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木構崖檐。(中評社 林淑玲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3日電(記者 林淑玲後續報道)位於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每天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觀光客。為了保護珍貴文物,現有石窟採限量開放,管理單位為遊客安排3D簡介加上現場導覽,一批遊客只能看約8個石窟,希望千年文物得以永續保存。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餘件古代文物,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
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檯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
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有羅振玉、王國維、劉半農等人在北京、倫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錄敦煌文獻,但對莫高窟的真正保護開始於二十世紀40年代。
1941年至1943年著名畫家張大千對洞窟進行了斷代、編號和壁畫描摹。1943年,國民政府將莫高窟收歸國有,設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由常書鴻任所長,對敦煌諸石窟進行系統性的保護、修復和研究工作。張大千在敦煌進行研究時所居住的簡陋住宅如今能保存著,還展示張大千在敦煌時期的若干文物。
遊客來到莫高窟,首見是進到“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看兩部電影簡介。中心位距洞窟約15公里,目的是為了降低遊客參觀時對文物造成的干擾,也多了一層現代體驗。第一部電影是“千年莫高”介紹有關張騫出使西域,與絲綢之路的歷史,讓遊客重回莫高窟的繁榮興衰。第二部“夢幻佛宮”更是精彩,內容展示莫高窟7個經典洞窟內的壁畫和塑像,設計者以球形影院呈現,躺著觀賞、洞窟有如立體般展現眼前,甚至入窟時,無法仔細觀賞的細節,也都可以透過球型螢幕完整體驗。
完整了解莫高窟的歷史與珍寶,遊客再搭車前進石窟,編成小組隨著導覽員進入石窟,一睹文物的豐彩,只能看8個石窟左右。接著就沒有限制,可以在偌大的園區內自行參觀,裡面的博物館看似不起眼,內容卻至為精彩。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均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除此之外,重慶大足石刻也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著名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