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放在新加坡的ofo小黃車。(路透社) |
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人們并非要追溯至依靠馬匹出行的時代,即使自行車是最先取代畜力作為個人交通工具的機械裝置。然而,自行車現在可算是一種新興的兩輪動物。在北京、台北、新加坡和亞洲其他城市,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通過手機app租借自行車以滿足最後一公裡的出行需求,將轎車和摩托車留在家裡,也放棄了打車。
英國路透社9月26日報道《亞洲城市共享單車出行蔚為風潮 汽油需求增長放緩》,文章說,根據中國交通部的數據,兩年來共享單車蓬勃發展,僅在中國就投放了超過1600萬輛單車,超過1億人注册成為用戶,從而減少了轎車使用并導致汽油需求增長放慢,而轎車使用和汽油需求增長原本就預計將在2025年之前出現停滯。
“去年末以來共享單車市場井噴,主流觀點認為這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因為共享單車可幫助完成行程,”IHS馬基特公司下游顧問海瑞•劉(音)表示。
“我經常使用共享單車服務,因為它非常方便,在哪都能找到單車,也不用擔心丟失,”土生土長的北京居民張女士說,今年36歲的她每周都會使用幾次共享單車作為通勤之用,騎行距離在五公裡以上。
“以前在火車站外總能看到出租車排著長隊等待拉客,但我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情況,”北京一位分析師表示。
過去的一個月,中國共享單車初創企業摩拜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泰國曼穀和美國首都華盛頓推出了共享單車服務。台灣地區也支持共享單車項目,計劃到2020年自行車在上班交通工具中的占比從目前的約5%升至12%。此外,新加坡的Obike和美國的VBikes也在台灣提供無樁共享單車服務。
“一旦共享單車發展到極限,發展到人們對移動性看法的地步,那將具有顛覆性,”海瑞•劉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