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庫建設:社會工程師,智庫最佳style
http://www.CRNTT.com   2017-10-14 00:18:31


 
  智庫當然需要拓展影響力,但這方面可以與媒體合作,並不意味著自己要變成一個“公關公司”。中國這輪“智庫熱”,一個重要背景是新媒體衝擊下傳統媒體內容供給能力的衰落,有學者願意幫助撰寫內容正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從研究資源分配來說,如果智庫只是被定義為編輯部和宣傳者,則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打破“知”與“行”的隔閡

  歸根結底,對“學術”還是“實務”的糾結源於二分法的傳統,雖然有其分工合理性的因素,但中國人傳統上並不這麼思考問題。特別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認為不能轉化為行動、帶來改變的知識只是表面的理解:“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強調知識和實踐之間的健康反饋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而且並不把學術研究和行動實踐看作對立的兩件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不可分作兩事”。

  智庫就是要在知與行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這樣的觀念才具有現代意義。互聯網越來越發達,人與人交換想法越來越容易,基於連接的“虛擬智庫”不再遙不可及;而新媒體平台打破了此前的話語權體系,讓個體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品牌和影響力,“一人智庫”也不再是純粹的調侃。但是要把思想付諸於行動,需要共享信念的一群人及面向變革的體系支撐,這才是實體智庫存在並將延續下去的核心。(本文來源:海外網;作者: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智觀天下工作室 史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