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會影響重於實際效果
對於台灣推進“新南向政策”,台灣島內外媒體回應正面較多,根據台灣官方統計,國際媒體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共有456篇報道;島內媒體最近3個月每月平均有80-95篇相關新南向報道,認為“新南向政策”有利於台灣與區域間的融合,更有助於台灣整體體質的強化。這些表明,“新南向政策”已產生較明顯的社會影響,目前甚至超過其實際效果的影響。
“新南向政策”有所進展的主要原因
1、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東南亞的發展階段與需要。
(1)東南亞地區的產業發展處於初級代工階段,而台灣的代工發展已趨成熟,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的產業合作,有助於促進東南亞產業發展。具體來說,東南亞的產業發展處於勞動密集型階段,具有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其經濟發展模式處於初級代工階段。同時,台灣的經濟也屬於代工經濟模式,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台灣的代工經濟已經發展得十分的成熟,屬於出口代工型經濟,其代工產業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生產技術方面已具有相對優勢,在人才管理及人才培育方面經驗成熟。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產業具有相似性;並且,相較東南亞地區,台灣產業發展處於相對高端地位,二者具有互補性。所以,台灣與東南亞地區合作,符合東南亞地區發展的趨勢,能一定程度促進東南亞地區的發展。
(2)台灣的教育、醫療、科技方面發展成熟,適應東南亞地區相關領域的發展需要。東南亞在教育、醫療、科技方面現在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而這些方面台灣已經發展十分成熟。台灣在與東南亞進行交流合作的時候,在這些領域,通過引入先進的理念、優秀的人才,促進東南亞相關地區的教育、醫療、科技領域的轉型升級,推動東南亞相關領域的發展。
2、台灣島內確實有向東南亞發展的需求
李、陳時期推出的“南向政策”與蔡現在推出的“新南向政策”實施環境確有不同。過去東南亞投資環境較差,“南向政策”落地難度很大,但現在的東南亞地區近幾年快速發展、豐富的人力資源、廣闊的市場及優異的地理區域位置,對台灣產生了較明顯吸引力。台灣近幾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確實需要東南亞市場來拉升台灣經濟。具體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