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力量的干預
黎巴嫩國內政治架構的主要問題存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根據曾經的人口和政治精英力量格局為基礎,希望“一勞永逸”的設計出能夠代表黎巴嫩未來政治格局的政治體制。黎巴嫩的教派民族分權體制,是法國委任統治下的特殊歷史時期制定的、具有某種妥協性和臨時性的歷史產物,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凝聚黎巴嫩國內政治精英的共識,但是無法適應長期的人口和族群變化,更無法適應政治領導層變更所帶來的衝擊。某些曾經被邊緣化或者還未形成政治意識的利益集團,往往希望能夠以暴力形式來反抗這種政治安排,而一些曾經的既得利益者,則可能會出於本政治陣營人口比例上升、外部力量支持等有利條件,希望博取更大的政治收益,因此導致黎巴嫩國內無法實現政治平穩運行。
另一方面,脆弱的政治凝聚力,以及歷史上與“大敘利亞”政治和地理概念之間的複雜關係,使得黎巴嫩極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擾。從地理和文化的角度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大敘利亞”往往就被表述為一個涵蓋範圍廣泛的地理概念,其大致範圍向北到安納托利亞半島的南段,包括土耳其南部,向南則延伸穿過今天的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直至蘇伊士運河東岸的西奈半島。直到今天,很多敘利亞人談到黎巴嫩,會伴隨著非常複雜的情感,傾向於將黎巴嫩認為是“失去的故土”,因此敘利亞對於黎巴嫩的地緣政治影響,也就不難理解。
就黎巴嫩教派政體而言,影響系統運轉的外部因素既包括地區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也包括超國家的意識形態因素等。這些因素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對其國內政治產生影響。傳統的教派或宗教文化紐帶,教派精英與外部盟友間長期或短期的利益聯繫,意識形態宣傳機制,如特定教派精英被“泛阿拉伯主義”、遜尼派和什葉派教派矛盾等政治話語所綁架,外部軍事干預,如巴勒斯坦、敘利亞、以色列等外部軍事力量的直接介人。
左右為難的哈裡裡
在大多數情況下,外部因素的滲透和影響顯然不利於維護黎巴嫩國內政治穩定,然而在少數利益攸關方已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外部因素也可能成為維持黎巴嫩政治運轉的最重要動力。比如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敘利亞一直都是黎巴嫩國內政治重要的“裁決者”,阿薩德家族一直對於黎巴嫩政治局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