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網評:對大學生的不良消費觀當引起警覺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天放
近年來,大學生陷入現金貸漩渦,最後釀成惡果的事件屢次發生,引發各方關注。大學生生活中真實消費水平如何?錢不夠用時怎麼解決的?近日,中國青年網對1519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多數學生月均生活費在1000元上下,95.72%的學生靠由父母提供生活費,有10.66%的學生表示自己的生活費不夠花。而當遇到生活費緊張時,60.9%的學生選擇節省開銷,向父母求助的比例只有17.45%,明確表示使用金融借貸占比0.72%。(11月24日《新京報》)
大學生每月該花多少錢,這恐怕是個“偽問題”,因為不同家庭、院校、地區、專業等因素,都決定著花費。如果學生把錢都花在“正地方”,即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主要應花在學業上,錢基本夠花。可要是花在吃喝玩樂上,就肯定不夠。畢竟,大學生經濟上還未獨立,主要靠父母養著。對多數家庭來說,每月供學生上大學的開支,差不多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如果不理性消費,勢必給家庭帶來負擔,甚至有可能使家庭陷入困境。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大學生吃穿住行等消費總額超過4524億元,支付寶月均支付超過3400,但仍有三成大學生喊“破產”。據中青輿情監測室對全國84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48%的受訪者在今年“雙11”活動中參與網購。而27.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雙11”期間的消費超過預期。我國大學生2015年的在校人數就已達3700萬,如果1000多萬大學生超預期狂購,背後該有多少家庭為其苦苦支撐?而在840名大學生中,竟有22人在網購時選擇了臨時貸款。按這個比例,那又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
其實,以目前的物價水平,大學生每個月有2到3千元的消費顯得比較正常,錢不夠花不太可能。可令人費解且擔憂的是,大學生把錢大多花在了購物上,而不是學業上。當然,年輕人愛打扮、愛游玩,這些都無可厚非,卻也一定要量入為出。今年初,來自齊魯閃電新聞的一條消息稱,對某大學的一項調查中,服裝占購物總支出的20.77%、話費占11.02%、美妝占8.04%、數碼占6.89%、運動戶外用品占6.52%,僅這幾項加一塊就達總消費的55%以上。如果再去掉吃飯錢,大學生還有閑錢做與學業有關,如買書或其他與本專業有關的事情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