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化與碎片化
第二,極化與碎片化成為美國政治的核心內容。面對急需變革的不滿民意,美國政治層面卻毫無跡象形成合力正面回應訴求,反而仍沉醉於兩黨極化對立、黨內碎片化分歧的驢象競逐當中。
不可否認,在反思全球化的驅動下,美國政黨政治的聚焦議題出現了從“族裔-文化”向“階層-經濟”的應激移動,但這種看似回應新訴求的轉變不但絲毫沒有改變兩黨極化的態勢,反而加劇了原本勢如水火的兩黨各自內部不同派別的分歧與分化。以2017年的府會關係為例,由共和黨同時主導白宮與國會兩院的所謂“一致政府”竟然在立法意義上鮮有作為,讓民眾的變革期待一再落空。究其原因,除了特朗普因缺乏政治經驗與政策積累而無法實現有效立法協調之外,從醫改到稅改一路走來,“獨大”的共和黨不得不承認,即便通過立法技巧排除了民主黨的阻擊,真正的絆腳石卻恰恰是黨內不同派別之間的自我否定。
事實上,這種黨爭極化內部的碎片化,正是不同群體的普遍不滿情緒在政治上的多元表達,目前看,任何黨派或者政治人物似乎都無法實現某種整合和平衡。甚至,特朗普的當選從本質上講就是兩黨極化政治,特別是共和黨在奧巴馬執政期間不斷意識形態極端化和反建制化的必然結果。作為結果的政治人物,自然毫無動力來改變原因,反而會持續強化並利用原因來鞏固自身少數、極化但足以穩定的地位。
社交媒體帶來後真相時代
第三,“後真相”成為美國政治的時代背景。在2016年乃至其後很長時期內,“後真相”都將是塑造美國政治生態的新動力。這種無關真相、以極端宣洩圈粉的做法植根於社交媒體在政治中的廣泛參與。特別是在當前美國,不同群體都有不滿情緒,傳統政治渠道的表達又無法帶來任何有效的回應,社交媒體的表達就成為新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