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兩國政府關係停滯時,民間交流也受影響。我們是否可設想,假如兩國民間人、知識人跨越國界,建立許許多多穩定的交流渠道,甚至建立許許多多不同專業領域的“市民共同體”“知識共同體”,那麼這種跨越國界的“市民共同體”“知識共同體”,將很可能成為穩定兩國關係的“碇石”。中日必須超越“戰略互疑”。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日需要以高度熱忱推進相互理解進程的新領袖,需要構築許許多多“市民共同體”與“知識共同體”。
很多年前,時任早稻田大學教授的依田憙家曾提議建一所“日中友好大學”,獲得許多響應。我曾對周圍的日本教授提起這個設想,他們反應熱烈。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在這個條約簽訂後,近兩代人成長起來。今後,我們還要繼續讓和平在兩國間一代代維繫下去,人才不可或缺。為此,兩國能否為中日,為亞洲,建一所“亞洲和平大學”呢?(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