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量:排行榜刷量明目張膽
隨著網絡技術升級換代、客戶需求花樣百出,APP排行榜逐漸成為“刷”榜新戰場。
去年7月,北京海淀警方破獲一起廣告推廣費詐騙案。在對涉案公司突擊檢查時,民警發現一間不大的房間裡,竪著好幾個兩米多高的架子,每個架子上都整齊擺放著100部手機。“手機墻”上的手機一刻沒閑著,不停重複進入手機應用市場、點擊軟件、下載、安裝、運行等動作。類似的房間還有好幾個,涉及上萬部手機。
原來,此前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新開發了一款手機應用,與某推廣公司簽下1000萬元推廣協議。推廣公司通過這樣的技術手段反覆下載,以此騙取推廣費。手機應用下載量倒是提高了,但真正的使用者寥寥無幾。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移動應用多達391萬款。手機應用在應用商店中的排名與評價已成為不少用戶下載的重要參考。
有些企業明知數據虛假,也會主動尋求服務。一家名叫“快搜寶APP推廣專家”的網站顯示,該網站可以“超快速度提升各類榜單排名精准獲得目標用戶”,不僅能夠幫助手機應用衝進蘋果手機應用商店的下載排行榜,還能提高關鍵詞搜索排名、刷下載評論等。
在蘋果應用商店搜索“微信”,第一條搜索結果是微信,緊挨著的幾條結果分別是輸入法軟件、彩票軟件和拍照軟件,和“微信”風馬牛不相及。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手機應用購買了“提高關鍵詞排名”服務,蹭熱門軟件的“熱點”,提高自身曝光度和下載量。
有的手機應用選擇衝擊排行榜,尤其是免費下載榜,導致排行榜不能反映真實下載情況;有的軟件則選擇刷好評,評論區充斥著亂碼文字,用戶的真實評價淹沒不見,讓評價失去參考價值。
“手機應用軟件刷量的行為比較普遍。這些刷出來的數據並不真實。歸根結底,這是商業市場競爭失序的問題,甚至突破了合法誠信的底線。對這種行為,也適用新《反不正當競爭法》。”朱巍認為,現在不少公司還用“組合拳”擾亂市場秩序。一方面用黑稿打壓對手,一方面刷量提升自己。我們國家目前針對此類行為的法律規定集中在民事領域,下一步也可考慮採用刑事手段處理,用以提高法治威懾力和打擊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