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百縣示範建設工程是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成果,在積極開展語言智能、智能教育產品研發和推廣落地的基礎上提出並推動實施的,能夠讓智能教育產品惠及更廣大區域,力爭以點帶面、實現“百縣示範、千縣試點、萬校應用、億人受益”的目標,讓教育搭乘人工智能的快車,助力教育精准扶貧、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質量全面提升。
記者:智能教育變革中有哪些關鍵性科學技術問題?
哈佛大學語言與腦信息工程中心研究員李太豪:目前可以說智能教育的時代已經來臨。智能教育要從教育的信息化談起,教育的信息化在全球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技術化、智能化、智慧化。技術化就是要讓表現的手段達到一種極致,比如,從傳統的粉筆、黑板到多媒體,到投影儀等等;智能化就是要讓算法達到一種極致;智慧化就是要讓理解達到極致。在智能教育變革性過程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技術性問題和科學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
我們的團隊主要是圍繞讀臉知心、情感計算進行研究。過去人們認為情感是大腦在思維過程中的一種附屬產物,沒有自己產生的機制。但是,慢慢人們發現不是這樣的,情感對於人的思維,對於人的行為,對於人的學習,對人的記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計算到底是什麼?怎麼去計算?情感計算可以是文本的情感計算,就是寫的文本裡面可以計算;另外,人們說話時的語音、語調、姿勢,血壓、體溫、心率、腦電等也都是可以運算的。怎麼讓機器人知道情感呢?這是我們要研究的。
情感計算在教育教學當中怎麼用?如今課堂中的很多教育軟件的作用是做一種反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但是,我認為教師講完之後再出題還不是真正的交互。情感計算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我們可以適時收集教學信號,通過課堂上的一個大屏幕,教師就能夠隨時知道學生的聽課狀態,知道講知識要點的時候學生聽的效果怎麼樣。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個性化教學,讓機器有針對性地生成不同學生的習題。長遠來看,學生還可以定制自己的學業等。情感計算應用於教學是可行的。我們的下一步目標是希望能夠通過情感計算的手段,進行適時的分析,幫助教師適時地把握上課的狀態,幫助學校管理者適時了解教師的授課狀態。我們經常說精准治療、精准扶貧,精准的前提是個性化,而個性化的基礎是個人數據的收集。我們通過問答形式的語言語調分析,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通過脈搏或者心率,相信能夠做到真正的個性化與精准化。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