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018已至,盈利依然是二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漲價,成為了平衡盈虧的必然選擇。即便有觀點稱這將給第三梯隊共享單車以生存機會,但追求品質的小藍單車的香消玉殞,透出光靠補貼,第三梯隊難以彎道超車仍是大概率事件。
對於共享單車,競爭依然還在第一梯隊之間。只是考驗從資金轉向了用戶。
其實,這一模式幾乎成為中國創業公司發展的規定路徑:創新萌發,大批公司跟隨,進入燒錢時代,再到寡頭之爭,最後塵埃落定。從當年的網約車大戰,我們就可預判到共享單車的今天。甚至說,即使有一天摩拜和ofo也歸為一家獨大,對於用戶,也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因為它們的功能已如此相似,至於價格回歸,同樣是低價競爭後的必然之路。
這樣的篩選涅槃,未必是一件壞事。細分領域獨角獸的出現,是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優勝劣汰的結果。
但是,“燒錢”——這一創業必經之路所帶來的外溢公共效應,卻值得關注。當大型城市幾乎均被漫山遍野的共享單車所占領,城市管理的成本又應由誰來承擔?
誠然,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既是企業創新方向之一,也符合商業進化歷史必然性。但對於經濟體的健康發展,我們更期待技術上的真正顛覆,以技術驅動商業前行,改變和便利我們的生活。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