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津說,這顆中繼衛星的研製是在嫦娥四號任務方案確定之後提出的,研製周期只有2年多時間,而且面臨全新的軌道和任務要求。與其他中繼衛星4年以上的研製周期相比,時間非常緊張。經過努力,五院科研團隊攻克了地月拉格朗日2點軌道設計與控制、遠距離中繼通信等關鍵技術,如期完成了研製任務,產品各項指標完全符合任務需求。
嫦娥四號晚上也能工作,“玉兔”悲劇不會再發生
中繼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後,我國計劃在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讓它降落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不過趙小津表示,嫦娥四號的著陸方式、工作狀態跟嫦娥三號有很大區別,性能上也有很大提升。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成功降落在月球正面雨海北部區域。趙小津說,月球正面有較為寬闊的平原,雖然也有許多隕石坑,但即使是坑底也相對平整。月球背面的地形則更為複雜,隕石坑更多,地勢更陡峭。因此嫦娥四號不能像嫦娥三號那樣以弧形軌跡緩慢著陸,為了不撞到峭壁,它必須採取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月球上的“一天”大約相當於地球上的28天,晝、夜各占一半,溫差可達300攝氏度以上。為了熬過寒冷漫長的月夜,嫦娥三號採取了休眠策略,借助放射性同位素熱源加兩相流體回路技術維持體溫,滿足基本的能源需求,等到太陽出來再自主喚醒。嫦娥四號的能源方式更進一步,憑借同位素溫差發電與熱電綜合利用技術,不僅能安然度過月夜,還能開展一些測量工作。
2014年1月,嫦娥三號帶上月球的“玉兔”月球車出現異常,故障始終未能排除,讓千萬網友痛心不已。有了前車之鑒,科研團隊對嫦娥四號巡視器進行了改進,增加了可靠性。“我相信這次肯定不會出現同樣的問題。”趙小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