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後果,原因固然多,但是“總統”上台後政府民眾既看不到政府太多良善的施政,卻清楚地看到“總統”是黨主席,操盤黨務應該最重要的關鍵。
本來,現代的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而所謂的黨Party,他就是多元的民眾中部分民意的代理人,因此執政黨依他的政治理念和支持他的民意上台執政,規劃政策進行利益的重分配,就註定不可能讓所有的民眾都滿意,一定會有民眾透過反對黨表達他們的不滿。於是西歐國家不管是什麼體制,“總統”清一色不直接管政策,同時更清一色地在當選後辭去黨職,以扮演超黨派的緩和者、仲裁者的角色。
不料台灣的“總統”不分黨派,一律沿襲兩蔣威權統治時建立下來的習慣,兼任黨主席是常態,不兼時是被逼迫到不得已時才接受。於是在壞的憲政體制下,隨著民主化,政黨惡鬥愈形惡化,而“總統”就愈成為惡鬥的軸心,和反感的集中點。只能仰賴對自己政黨認同的民眾支持,不只和親對手黨的民眾尖銳對立,對中間選民也幾乎沒有什麼吸引力。
無論如何,這是“總統”的困境也是“國家”的不幸。
由於政黨對立最尖銳的時間在選舉期間,因此在台灣政治的走勢已經是朝向以“總統”為惡鬥的軸心的當今,“總統”還前所未有地把內臣推出來當選舉廝殺中的總舵手,毫無疑問,勢必對這様的走勢更加激化得如火如荼。
這對“國家”好嗎?還有,對“總統”和陳菊好嗎?
毫無疑問,陳菊看來是民進黨當前最好的選舉舵手,但是何不以黨職的身分領軍輔選而不要“兼任”“總統府”秘書長?真的不兼的話,她的分量就會不夠?力道會打折?這未免對陳菊太過於低估了,何況,當個身分在憲政體制上被貶的角色,做有破壞憲政精神之虞的事,真的不會減損戰力嗎?
認為憲政體制提供的尊貴不是尊貴,只有位置靠近“總統”當內臣才尊貴?這在古代,只要不是亂世,是沒有的,在現代民主國家也只有特朗普當“總統”才有庫納許現象。
縱使只考慮到權力政治的效應,都該好好的想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