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客串”,不如說就是“本色表演”
霍金常有驚人言語,比如預言外星人的到來以及地球人應對的艱難,在科學領域之外,他在普羅文化中的偶爾試水,更令大眾感到親切。比如在已經播出十餘年的極客經典喜劇《生活大爆炸》中的客串,成為當時第五季劇集中最令人驚喜的一幕,輪椅上的霍金與謝爾頓同框的冷幽默畫面,是21世紀10年代不可磨滅的電視印記。
與其說在此劇中霍金是在“客串”,不如說是一次“本色表演”,事實上他在劇中演的就是自己,但這種表演根植於其在那一集大部分時間“戈多”式的存在加上謝爾頓對於霍金一起工作這件事情的謎一樣的自信。在最後兩人相逢,霍金通過計算機告訴謝爾頓,其實他的研究有錯漏,對霍金這名特殊的演員來說,他的沒有表情與動作,其實說明了一切,無論是戲中還是戲外。
由於大半生時間都在輪椅上度過,所有與外界的交流都靠計算機,很容易令人聯想起晚年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事實上霍金與羅傑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生涯中最具關聯的境遇也正在此,他們的身體狀況與職業生涯的傳奇交織本身已經成為大眾娛樂關注的側重點,紀錄片《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之於霍金的意義也與記錄羅傑·伊伯特的《生活本身》異曲同工。
霍金本身成為流行文化的一個獨特現象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霍金參加《星際迷航》的客串、為動畫片配音,甚至突破身體物理極限,用電子發聲器與pink floyd樂隊合作。他本人亦富含娛樂精神,以最新技術將自己的影像投射到千里之外的彼邦與粉絲互動,甚至在中國的微博上開通賬號,與流量明星互動,而他所發表的言論話題更涵蓋中國高考、足球預測等。
當以上都成為了昨日種種,在紀念霍金的這一刻,我們是不是也必須反省自身:當我們紀念霍金,我們紀念的,到底是什麼?事實上,有多少科學家能夠像霍金這樣獲得如此廣泛的大眾認同?而專門領域的專家是否應該以這樣的曝光度為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