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柒財經在北京主辦了一次專題研討會,其核心議題就是區塊鏈發展背景下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
成功搭建區塊鏈難度大
最近一段時期,數字貨幣行情引發業界關注。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3月,技術平台累計發現互聯網金融平台4萬餘家,現存活近2萬家,多分布於廣東、上海、北京、浙江等發達省市。累計發現互聯網金融用戶7.01億人,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河南、浙江等省份用戶占據比較多。用戶構成區域年輕化,20到39歲人群在其中占據比較大比重。
“隨著數字貨幣受到熱捧,很多互聯網金融平台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的旗號經營,去年就出現過有著400多種名目的傳銷幣。還有一些平台利用高收益進行虛假宣傳開展業務。”吳震說。
在這些問題頻出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披著區塊鏈的“外衣”。
然而,區塊鏈並不是隨便編個名頭就可以實現的。
吳震認為,區塊鏈要想成功,有四個必要條件:
一是必須多方參與,包括多人或機構參與。人和機構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像比特幣一樣是不特定的。
二是多方參與並且都有積極性。如果沒有積極性,就很難操作。比如建立質量管理鏈和溯源鏈,這涉及到超市、門店環節,也就需要超市、門店參與其中的動力,如果沒有動力,僅靠管理是很難維持的。也許鏈條建成的前幾個月還行,但是時間久了無人參與,就很難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