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目光轉向大宗收併購,大型房企依然唱主角。例如去年,萬科以551億元競得廣信房產資產包;融創以總代價438.44億元收購13家萬達文旅城91%的權益等。
因為在公開市場和大宗併購領域很難與大型房企賽跑,不少衝擊規模的中小型房企轉向城市更新與股權收購等領域。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福晟集團發布的公開資料顯示,過去兩年來,福晟集團依靠併購拿下72個項目。其中,鄭州區域擁有土地面積達1.62萬畝。
中小型房企轉向這一領域的原因除了公開市場拿地不易外,還有一些制度上的設置讓他們具有一定優勢。一名從事舊改拿地的投資公司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在深圳這個市場,中小型房企更加靈活,他們更願意花時間扎根在一個項目上深耕到底,一些大型房企不一定願意這麼做,因為可開發的土地有很多。
一名龍頭房企中層管理人士的說法也可以印證這一點。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很多舊改項目的推進周期和推進過程複雜,他們公司在這一領域參與甚少,因為“推不動,也不去管了”。
貨值真相
值得玩味的是,許多喊出規模目標的房企在對外公開披露土地儲備情況時,常用的一個指標是“貨值”。這一數值是如何被計算出來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名開發商管理層、房企投資部人士和第三方房企戰略顧問獲得的信息是,土地貨值粗略估算的方法是:土地面積乘以預估容積率乘以單方建築市場售價(即房價)。
但是這一計算方法本身是否客觀值得推敲。一名中型房企投資部人士告訴記者,貨值通常是房企內部用於確定自己當年的銷售目標而定的。一名龍頭房企的首席運營官也表示,在他們公司,只有進入到正式運營階段的土地才能夠計算入貨值,公司對此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不可以用來衡量土地儲備的”。
一個貨值應用的例子是中海地產對於2018年銷售目標設定的解釋。2017年度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海外發展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顔建國指出,2018年中海地產可售貨值大約有5550億港元,預計銷售目標2900億港元,大概是52%左右的去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