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櫻美林大學教授佐藤考一認為,南海爭端可分為“高烈度”、“中烈度”和“低烈度。”前者以2001年海南島上空的中美撞機事件為代表,中間那種狀況則是中國的相關島礁建設和美國軍艦進入中國相關島礁的12海里範圍。為了“制約”中國的這一做法,日本已分別向越南和菲律賓提供了巡邏船,海上自衛隊還與相關國家開展了聯合訓練。“低烈度”爭端中最麻煩的問題是中國船只與東南亞國家船只在海上發生衝突。據美國相關機構統計,在2010—2016年期間,一共發生過48起這類衝突,其中近8成與中國有關。欲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必須實現信息共享,例如日本與新加坡合作建立了海盜信息中心,應更多建立類似的中心。
日本立命館大學特聘教授白石隆針對南海現狀指出:“印太”這一地理名詞非常重要,從太平洋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這是一片廣袤的海域,日美印澳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合作極為重要,這可在相當程度上對衝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所具有的地緣政治學意義。目前南海問題中最受關注的是黃岩島,眼下中菲關係之所以相對穩定,就是因為黃岩島風平浪靜。但一旦中國在該島附近建設人工島並讓導彈和戰鬥機上島,日本與美國以及印度和澳大利亞應如何應對,日本政府必須考慮這一問題。
同志社大學教授阪元茂樹在發言中呼籲,中國完全視“南海仲裁”為一張廢紙,今後將繼續控制相關島礁,從而使“南中國海”演變為“中國海”,日本應聯手整個國際社會,在南海建立以法律為依據的秩序。
同志社大學南海研究中心主任淺野亮在會上指出:一旦中國的國力超越美國,中國會繼續維護威斯特法利亞體制和尊重現有的價值觀,還是僅追求本國的狹隘利益?無論是何種情況,如果今後中國的國力出現下降,無法維持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所擴大的勢力範圍和基礎設施體系,屆時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呢?這將是一個怎樣的崩潰過程呢?
日本人一向不擅長思考長遠和全局性問題,但在這一問題上卻一反常態,在中國崛起方興未艾之際,已經在考慮“中國崩潰”了。這與其說是一種基於邏輯推理做出的判斷,不如說是日本人心態的反映,是一種強烈的主觀願望而已。
近年來日本為攪局南海問題使出了渾身解數,但由於日本的力量有限,因此其攪局的手段也相對有限,無非是向相關國家提供一些船只,與這些國家開展聯合訓練,聲嘶力竭地叫嚷建立以法律為基礎的南海秩序。它希望美國能不斷加大巡航南海的力度,但它自己卻無能為力。早在2015年11月安倍與奧巴馬在會談時就曾表示:“將在認真判斷(南海)局勢對日本安全環境的影響的同時,研究巡航南海問題。”儘管2015年11月底日本的輿論調查表明,52.7%的被調查者支持巡航南海(反對者僅為39.9%),但安倍仍無法應允,實在是因為日本目前心有餘而力不足。一方面海上自衛隊在東海方向上要密切關注中國的動向,同時還要防範朝鮮的核導發射,另外還要在亞丁灣海域護航,根本沒有多餘的艦艇巡航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