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我國智庫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和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我國智庫國際化趨勢明顯增強。我國一些主要智庫明確提出開放性、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強國際智庫合作交流機制建設,積極組織和參與全球性、區域性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國際智庫論壇、峰會、智庫評估等活動,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的智庫人員交流活動,開展國際智庫課題合作研究,建立海外專家庫,積極探索建立智庫海外分支機構等,逐步擴大了我國智庫的全球視野和話語權。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的聯合研究《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化和諧有創造力的社會》,得到了中國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支持。
在我國智庫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智庫的發展還是相對滯後的,主要表現在:我國智庫發展水平和在決策咨詢中發揮的作用,遠未達到決策者的需要和期望;與國際一流及頂尖智庫相比,我國智庫在影響力、創新能力和全球視野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戰略性、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少、水平低;我國智庫的研究內容碎片化、針對性不強、“管用”性還不夠;我國還缺乏國際一流及頂尖智庫,我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還比較欠缺;我國智庫在公共決策中、在法律制度上還缺乏明確定位;我國智庫管理還缺乏有效統籌,尤其是民間智庫缺乏與政府直接交流的平台和渠道,智庫機構合作與競爭程度還十分有限;我國官方智庫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經費管理等與智庫建設需要還存在脫節,公共性還有待提高。
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內涵界定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一個新概念。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制度體系建設的“特色”、“新型”基本內涵的理解和認識,事關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方向和定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需要有世界眼光、理論根基和學術自覺,既要遵循智庫建設的一般規律,也要從我國實際出發,符合我國政治制度等特點,建設我國特色新型智庫,其“特色”是相較於西方智庫而言。
(一)對於智庫的一般理解
1、智庫的基本含義和特征
智庫也稱為思想庫、智囊團、智囊機構等,現代意義上的智庫興盛於20世紀中後期,如今已遍布全球,學者對其有不同定義。從詞典、百科全書、智庫研究專家的專著中了解智庫的基本含義和特征:一是“智庫是就一些國內外事務開展公共政策研究、分析、提出建議並協助決策者和公眾做出明智的公共政策抉擇的組織”,“應該是長期存在的實體,而不應該是臨時成立的委員會或研究小組”(《2008全球智庫發展報告》);二是“獨立的、無利益訴求的非營利組織”(美國政治學家安德魯·裡奇);三是“通常獨立於政府或政黨”(維基百科)。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講,智庫拓展了社會多元力量參政議政的渠道,提高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在國外被稱為繼立法、行政、司法、媒體後的“第五種權力”。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講,智庫的發展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社會的開放水平、知識精英的活躍程度和一國的文化軟實力。在社會效用和功能上,智庫的作用是多方位的,既能提高國家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又能擴大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渠道,實現協商民主的多樣化;還能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儲備人才、創新思想、提供信息等,也正是基於此,智庫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智庫建設的特殊性
世界各國智庫的建設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智庫的結構及發展模式均是和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息息相關的,並沒有一定的模式。智庫按照不同的屬性有不同的分類,在組織屬性、隸屬關係、規模大小、資金來源、研究專長方面有很大差異。各國智庫亦有不同特點,如美國智庫強調“非營利性、獨立性和非黨派性”。美、德、英智庫以市場運作為主,美國智庫基本是民間的、非營利的、靠基金會資助的,有自己的專門研究人員。法國智庫特點是民間智庫影響力大於官辦智庫。巴西智庫是通過出版物影響目標受眾,並最終通過影響立法實現相關公共政策的訴求。韓國和日本主要以政府為主導,韓國在智庫選題上由“國家經濟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會”(NRCS)決策層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進行。日本以“官產學研”制度為核心,日本綜合開發研究機構歷史上曾統籌日本的主要研究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