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踏飛燕”在學界一直被叫做“銅奔馬” |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絕大多數去蘭州參觀甘肅省博物館的人,都不會錯過這裡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這座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青銅器因造型優美一直備受關注,但對於它的名稱,學者及歷史愛好者多年來一直存有爭議。近日,又有人對這件文物的名字展開了討論,甚至有消息稱“馬踏飛燕”可能要被改名。對此,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7日上午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學界,大家一直稱“馬踏飛燕”為“銅奔馬”,這個名字最準確,也是學界唯一的叫法,而在民間,只要大家喜歡,任何名字都應該被接納。
50年前意外發現國寶級文物
甘肅省博物館一位研究秦漢史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雷台漢墓,是當地村民在挖土時意外發現的,它當時隨墓內的另外200多件文物被一起發現,是其中最為精美的一件。
北青報記者了解,“馬踏飛燕”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由青銅器鑄造,馬的形象是三足騰空,另外一足踏在一只鳥的上面,整個青銅器也靠這只足支撐,這類造型的銅器在我國出土文物中極為罕見。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95年3月,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開展創建和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的通知》,並開始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用的就是“馬踏飛燕”。凡是當選的城市,都會修建“馬踏飛燕”造型的雕塑,“馬踏飛燕”由此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
1986年“馬踏飛燕”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網傳“馬踏飛燕”要被改名
“每隔一段時間,關於‘馬踏飛燕’應該叫什麼的爭議都會冒出來一次。其實到底該叫什麼,在民間並沒有一個結論,只能說‘馬踏飛燕’這個名字更容易被人記住。”甘肅省博的這位工作人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