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美國打虛幻牌忽悠台灣
我想介紹一下技術層面的問題,首先marketing license 和 export license這兩個概念,把台灣媒體和人民騙得團團轉,可以說就連台灣“國防部”都沒有弄清楚兩者的差別。關於marketing license,這個東西可以說是隔靴搔癢。這個政策基本上是開門准許美國的國防廠商去台灣行銷。而行銷和銷售是兩個概念,意涵不同。行銷在於製造未來潛在的客戶,換言之,准你來談,並不代表准你來賣。而等兩方都談妥了之後,才可以去申請export license。
而至於export license方面則更加複雜。因為每個具體的案子裡都有諸多非常不穩定的因素干擾,很大可能沒有人願意做主承商,最後必然由台灣國際造船(簡稱“中船”)來做。而中船做的時候亦只能分為一段段的子項目來做,並不能夠代表整個科技都可以直接引入。此外整個流程不是美國一方說了算,因為其中有很多子項目是其他國家的,因此只要其中一個子項目歸屬國不同意,美國也不能賣。我們需要知道問題的關鍵在於從marketing license到export license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更不保證是否真的能夠達成。也就是說,如今這個marketing license可以算得上是能把務實的生意做到虛無飄渺,因此美國憑藉這一點把台灣方面騙得團團轉。
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方面心甘情願被騙。如今綠營努力營造的假象是:台美關係良好,美國賣給台灣的東西非常有用。但是我們發現,這張支票兌現的時間是將近10年之後,那時候政府早已換屆,在此當中會經歷的步驟非常之複雜和繁瑣。因此,針對marketing license這個東西,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歸根結底,這是一張虛幻的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大門打開之後,大量美國廠商湧入,但是最後可能台灣一家都沒有選擇。
我們當時決定做IDF自製防禦戰鬥機,下決心,可是空軍當時都在等F16戰鬥機,有好些人當時跟空軍講清楚:“IDF不做出來,F16買不到;IDF一旦做出來,F16就解禁(美國就可以賣給台灣)。”法國幻象(幻影戰鬥機)也是因為台灣造出IDF(才賣給我們),大家(美、法)都在看(台灣)能不能做出來(IDF)。為什麼?就能做這麼多,我們當時做的最後IDF數目砍一半,塞進了F16,多做出來的是因為當時的政治考量,能否藉此接觸到法國(政府人士)。這個東西沒有那麼簡單的,你們看到的都是新聞的鏈接。當時李登輝說:“我什麼都不知道。”這幾千億的東西,作為領導人會不知道?樣樣都是他拍板定案的,這就是為什麼郝柏村後來把東西一攤出來,他(李登煇)話都沒講。我的意思是說,marketing license(營銷許可證)是虛無縹緲,你們都相信政治的意志,但是我一直在強調,必須尊重法律的考量,很多東西不是政治意志可以貫徹的,國際法也是牽一髮動全身,行政的繁瑣絕對高出大家的想象。假設這個東西真是貫徹意志就能弄,為什麼搞了幾十年搞不下來?這個我必須要提醒。我無意辯論,但是要提醒,這個東西是個詐騙、詐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