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內涵解讀與踐行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8-08-19 00:11:52


 
  (三)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基礎性工作前瞻

  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建議重點做好如下四大基礎性工作:一是積極推動“兩岸共同生活圈”構建;二是推動兩岸基層社會組織交流與合作;三是兩岸經濟社會跨域合作督導、治理和相關平台建設;四是兩岸民間經濟社會聯合體培育。可推介的重大支撐項目涵括:台胞台企融入大陸經濟社會的“橋接”管理平台和服務體系建構;兩岸婚姻家庭服務制度建設;“美麗故鄉”共同建設計畫;兩岸共同生活圈建設,為台胞台企尤其是台灣青年提供大陸社會適應輔導、督導與社會融入支持。處於對台工作最前沿的擁有80%台胞祖籍地的福建省尤其應該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中率先嘗試,出台個性化輔導培育計畫和大陸經濟社會相關政策導讀以及全媒體大眾化包裝宣傳等精細化推進工程。

   

  三、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踐行路徑分析

  (一)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理念探析

  1.指導思想和目標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和攜手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

  總體目標:探索和建構國家統一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理論和治理機制。

  具體目標:著力於推進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四大前置實踐工程:一是從民族、歷史和現實等諸多層面推動兩岸利益融合,增進台灣同胞對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二是明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為兩岸和平統一奠定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三是探索國家統一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路徑和治理機制。四是探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及其國家治理現代化集成路徑。

  2.基本原則

  堅持“四個一重”基本原則,即“重點在人文,重心在基層,重措在互動,重要在落實”, 有序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同於過去以經濟交流合作為重心,而是以兩岸經濟社會交流融合和融合發展為重心,以人為本,以兩岸同胞親情為紐帶。推進這一目標的運作方式與路徑選擇是以加強兩岸民間密切聯繫與交流、強化體驗式深度交流與互動為基礎,更重視兩地民間社會與基層交流。落實這一理念與推進這項工作,不僅要持續宣傳“兩岸一家親”這一重要理念,而且貴在雙方溝通瞭解,措施得當,貴在有漸進式的輔助行動方案,即關鍵在於制定出目標清晰、使命擔當明確的推動與落實相關惠及台胞重要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方案,要將這一重要理念與設想付諸行動,“重要在落實”,不走樣,不躍進,經由局部典型示範,總結經驗,逐步推進,達到預期目標,實現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大滿貫”結局定能到來。

  3.總體理念

  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要充分體現“四個一”的總體理念,即“兩岸一根脈”、“兩岸一家人”、“兩岸一家親”與“兩岸一條心”。“兩岸一根脈”詮釋了兩岸同源同根同脈的文化血緣與歷史傳承關係。“兩岸一家人”意指海峽兩岸在國家民族認同之下暫時放下歷史恩怨與政治偏見,以同胞之情,以“一家人”之思維,理解台灣同胞所經歷的不幸歷史與“悲情意識”,顧及台灣同胞的尊嚴和需求,同時妥善處理對台灣民眾的讓利和福祉問題。“兩岸一家親”重在強調兩岸的同胞情與民族情,旨在通過各種社會文化基層交流與對中華歷史文化的重新認識,增進同胞情、民族情,逐步改變台灣社會日益嚴重的分離主義傾向與分離意識,增進兩岸同胞對民族、國家的共同認知意識與理性回歸,建立兩岸命運共同體與共同家園意識。“兩岸一條心”寄語兩岸同胞以整個中華民族利益與兩岸共同利益的高度,務實面對與處理兩岸面臨的矛盾或分歧,共同解決問題,促進兩岸和解,實現社會包容,實現心靈契合。

  (二)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建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有序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在宏觀層次上,主要著力於推動兩岸經濟和社會整體協調發展,將協調發展作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核心內容,建構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目標、手段和政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⑨從宏觀層面正確處理好兩岸政治與經濟互動關係、產業競合關係、利益分配關係、政策協調關係等等,強調大陸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解決好各領域、各區域間協調工作問題,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原則,建構可持續性融合發展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台灣同胞尤其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兩岸同胞要共擔民族大義,堅定不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⑩吸引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政策就屬此類。截至2018年初,大陸為台灣青年提供各類實習、就業崗位逾12000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就業創業示範點纍計入駐或服務台企及團隊1400多個⑪。大陸地方政府部門已經陸續出台吸引台灣青年來本地創業的政策。

  在中觀層次上,主要是從區域層面為台胞台企融入大陸創造良好區域制度環境和制度體系。諸如兩岸現代服務業合作、兩岸經濟轉型升級方向、兩岸同文同種優勢產業及當地化發展特點與方向輔導,為兩岸產業合作與市場體系構建、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提供合作發展制度安排、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合作載體,為大陸互聯網產業與台商傳統產業對接升級、兩岸現代服務業合作和創新建構創新驅動機制,在市場准入、同等待遇、投資便利、居民待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更大範圍的包容性發展,培育兩岸區域協調治理和持續發展中觀治理和運作機制。

  在微觀層次上,重點關注台胞台企個體與大陸其他個體、組織或社會間的關係與屬性特徵,加強大陸台胞的婚姻狀況、居住條件、身心健康、工作就業創業發展等生態環境進行精細化調研分析、建檔和服務。2017年對台工作會議提出:“繼續推進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斷擴大兩岸基層民眾和青年的參與度和獲益面。研究出台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積極支持台商台企在大陸更好發展,依法維護台胞權益。”從個體融合便利性角度出台系列政策,如採取18位數字台胞證、提供台胞自助購取火車票服務、機場提供自助設備識別台胞證等,建構好“兩岸間社會”對接微觀基礎。

  (三)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培育兩岸融合文化元素,增強中華民族意識,遏制消解蔡式“文化台獨”圖謀,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兩岸融合文化要素培育是推進兩岸經濟社會各領域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推動業態裂變,實現結構優化,提升產業發展內含的內在生命力。兩岸融合文化元素承載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不斷增強文化認知,運用大融合思維、一體化思維謀求融合發展,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從“老思維”向“新思維”的轉變,從傳統的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和影視創作的“小文化”邁向國民經濟的“大文化”擴展的高層次融合發展等特殊使命。兩岸融合文化要素是加大資源挖掘、要素整合、產業融合,在各種業態之間架起橋樑,實現文化產業由初級階段表層融合向高級階段深層融合,實現從“淺融合”向“深融合”推進的重要精神紐帶和內在驅動力。

  目前,台海局勢日趨嚴峻,蔡英文民進黨當局繼續挾洋自重,已然緊鑼密鼓全面施行“台獨”策略佈局。蔡英文520上台執政以來,全面加快佈局和推進 “去中國化”進程,“文化台獨”開道,目標直指年輕一代,不斷地在年輕人中培養接班人,企望全面實現 “傾獨”力量組織化與年輕化,“島國前進”組織、“公民組織党”、“時代力量”等台獨組織和力量在新興的網絡空間獲得大發展;支持“台獨”的島內媒體持續汙名化大陸,一再顯示集體“反中”發展態勢,引發台灣民眾對未來、對兩岸關係產生無所適從與焦慮;通過虛擬的網絡傳播和現實的街頭運動,掀起了“台獨”的社會化運動,致使台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的理性思考不斷消散;網絡傳媒已經成為民粹主義的遊樂場,導致台灣社會結構與價值體系的紊亂,撕裂著台灣民眾對大陸深深的眷念與兩岸關係發展的理性判斷。 

  蔡英文民進黨當局執政兩年來,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披上“民主和民意”外衣,高舉“和平與對話”的旗幟,以理性謙卑示外,以不立即觸碰底線為掩護、為策略,逐步擴大和深化“去中國化”進程。蔡英文漸進式建構“邊緣台獨”系列工程,以量變求質變,全面持續推動“頑性台獨”,走上了一條新的“蔡式台獨之路”,企圖實現台灣“和平獨立”。“蔡式台獨之路”已經啟程蔓延,綁架欺騙選民真相敗露。蔡式“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公然挑戰血緣中國、文化中國和政治中國 。“蔡式台獨”等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發展與蔓延,“文化台獨”尤其是“去中國”與“反中國”的“台獨教育”,是“台獨”分裂勢力“政治台獨”總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