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水稻”,效益如何未可知?
http://www.CRNTT.com   2018-08-03 14:16:03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近日,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在《中國稻米》雜誌發表的《鹽碱地種稻有關問題的討論》一文指出,目前水稻耐鹽育種尚不能改變鹽碱地種稻必須靠淡水灌溉洗鹽這一基本事實,並由“海水稻”的稱謂問題引出對其技術路線、產業路徑是否科學的質疑。文章刊發後引起社會關注。

  爭論一:稱謂不準確?

  凌啟鴻在文章中稱,海水稻的名稱過分誇大了耐鹽育種的作用,忽視了引淡水灌溉的基礎作用,會引起誤導。

  海水稻繁育專家陳日勝也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起名字一定要有科學根據,在海邊經歷過台風、潮起潮落,被一定鹽度海水浸泡的作物,才能稱為海水稻,否則只能稱為耐鹽碱水稻。”

  而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則回應稱,海水稻是耐鹽碱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指能在鹽碱地、灘塗等高含鹽量的土地上生長的特殊水稻。

  記者發現,不少報道將海水稻描述為“一種不懼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邊灘塗地和鹽碱地生長的水稻品種”。有學者表示,這些不夠嚴謹的表述有科學傳播方面的問題,也與科學家普及相關知識不夠嚴謹有關。

  爭論二:灌溉用什麼水?

  據了解,目前在青島海灘上種植的海水稻最高畝產為近621公斤。張國棟表示,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2017年採用6‰鹽度水對代號0045的品種測產,畝產620.95公斤。今年4月,該中心從上千份材料中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在全國範圍大規模試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