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形成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據統計,截至去年,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要突破。語音識別、視覺識別技術在業界領先,中文信息處理、智能監控、生物特征識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逐步進入實際應用,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日益活躍,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加速成長,在國際上獲得廣泛關注和認可。
無論從技術發展還是從產業化落地看,人工智能發展仍處在初級水平上
不過,無論從技術發展還是從產業化落地看,我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發展仍處在初級水平上。
有專家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有些被神化,它在特定的應用、特定的場景可能超過了人的能力,但要全面達到或超過人類智能,還是一個未知數。
當前所有的人工智能系統幾乎都屬於專用人工智能系統,而非通用人工智能。即使是獲得巨大突破的語音識別技術這種專用人工智能系統,仍有不少難題沒有解決。比如,幾米遠的一群人在聊天,人會選擇性地只聽到自己關注的人的聲音,會很自然“屏蔽”其他人聲音。但對機器來說,還不能解決看起來這麼容易的問題。
談及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前景,有院士坦言,國外的學術界、企業界同行都衷心稱讚中國的人工智能應用、商業前景走在世界前列,但對人工智能前沿關鍵技術例如下一個人工智能基礎算法的突破是否會在中國,他們並不樂觀。
實際上,國內目前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去年我國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我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