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虹鱒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魚,對消費者來說,其實質也就在於虹鱒是否能夠生吃。
日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體標準”),稱虹鱒屬於三文魚。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號稱產出中國“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實際則生產虹鱒魚的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也參與了該標準制定。有專家稱,虹鱒不是三文魚;生食虹鱒可能感染肝吸蟲、肺吸蟲等寄生蟲,危害健康;團體標準提出的消滅寄生蟲的方法適用於海水魚。(澎湃新聞8月12日)
虹鱒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魚,此一爭論,由今年5月的一則媒體報道意外引發。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團體標準,將虹鱒納入三文魚,算是對相關爭論給出了一種答案。只是,這只能代表水產流通行業的看法,團體標準也不具有強制性,再說由13家虹鱒養殖企業參與制定,其公正性也難免存疑。很顯然,希望由團體標準來止息爭議不太現實。
綜合各方意見和國際通行的分類標準,將虹鱒劃入三文魚,疑問是很明顯的:在研究和學術角度,有專家稱,虹鱒魚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前者是淡水魚,後者是海水魚;在消費者的慣性認知中,三文魚就是一種可以生吃的海水魚,在國內通常特指大西洋鮭。那麼,突然多出一個“國產三文魚”,消費者自然心存芥蒂。
這次團體標準,對產品標簽作出明確規定,要求標注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讓消費者清楚原料魚來自哪裡,知曉產品的商品名及種名。也就是說,到底是大西洋鮭,還是虹鱒,應該讓消費者心裡有數,有可選擇的權利。這對於避免引起對消費者的誤導,無疑是必要的。可這一技術性操作,並不能掩蓋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虹鱒到底能不能生吃,以及相關喂養、運輸、銷售的過程,又如何保證安全。
虹鱒魚到底能不能生吃,除了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背書,似乎無明確的權威科研數據支撐。虹鱒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魚,對消費者來說,其實質也就在於虹鱒是否能夠生吃。而按照專家的說法,“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蟲的可能,生吃三文魚時也要防止寄生蟲,但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少,海水的滲透壓高,到人類體內往往因環境不合適,不會長成成蟲,淡水魚的寄生蟲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鱒的風險“比海水三文魚大得多”。不過,這種說法仍只是相關專家的態度,市場監管部門更有必要給出更權威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