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放水鼓。 |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深海大洋,猶如“黑洞”。庫爾斯克號、聖胡安號……一次次災難性的潛艇事故,警醒著世人。有鑒於此,援潛救生一直是各國海軍重點關注的課題。
近日,一場實戰化援潛救生演練在東海某海域拉開戰幕。海天之間,來自海軍各部隊的艦艇、飛機和防救兵力圍繞援潛救生作業流程的關鍵環節,自設難局、險局和困局,多平台一體化展開行動,實現了援潛救生體系建設的新突破。
目標方位一無所知,生命訊息無從掌握——
“失事”潛艇究竟在哪裡
“某潛艇在××海域失聯,最後一次發報位置:×××。”
大洋裡的援潛救生上演的是“生死時速”。隨即,海上指揮所人員奔赴崇明島號援潛救生船完成指揮所開設,空中搜救兵力、海上搜救群、援潛救生群、保障兵力聞令而動。海軍各機場上,數架運輸機、搜救機、反潛機、直升機相繼起飛;軍港碼頭,數艘護衛艦、援潛救生船、拖船緊急起航……
與此同時,軍地聯合海上救援機制迅即啟動,東海救助局值班的救助拖船、救助直升機火速加入救援行動。
然而,潛艇失聯後只留下一個模糊位置,要在偌大一片海區找到它,無異於大海撈針。最困難的是,潛艇的失事浮標一直未被找到。
“潛艇失事時一般都會釋放浮標,方便救援兵力精確定位。因此,對失事潛艇來說,浮標無異於‘生命線’。”海軍參謀部人員告訴記者,突發情況下,潛艇極有可能因機械故障等原因無法釋放浮標,因而此次演練重點加入了這項想定,更加貼近實戰。
失去動力的潛艇,會隨洋流發生移動。海區湧浪越卷越高,搜索目標變得更加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