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剛剛過去的8月,“出彩河南——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隆重登場。24台劇目,來自全國不同省市的23個院團,以現實題材為主,輔以部分傳統戲以及新編歷史劇,在首都刮起一股豫劇旋風。
許多觀眾特意從外地趕來看演出,沒搶到票的人們給劇院打電話詢問是否能買到刻印的光碟。演出場場爆滿,有的場次氣氛熱烈如沸騰的海洋;演出結束後觀眾還不肯離開,喊著演員的名字叫“來一個、來一個”,持續半小時……久違的場面,反映出人們對豫劇有多麼熱愛。
這已經是豫劇展演月的第三次進京。口碑越來越好,影響持續發酵,觀眾群體不斷擴大……展演月的巨大成功和豫劇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甚至有人稱之為戲曲界的“河南現象”。
演出落幕後,專家們立刻對這一話題展開熱烈討論——豫劇為什麼能夠出彩?這對其他劇種有什麼啟示?豫劇本身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如何發揮對戲曲傳承發展的引領作用?新時代的傳統戲曲,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抒寫偉大時代、引領社會風尚的新任務?……
一
作為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固然得益於劇種自身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也離不開豫劇人的不懈付出。河南有幾代豫劇人積累下的輝煌:“五個一工程”獎的九連冠,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八連冠和文華獎的五連冠,可以說一直站在文化的“高位”,發揮著示範作用。而要保持高位運轉,難度是非常大的。用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的話來說,這如同“滾石上山”,越往高處就需要使出越多力氣,才能不掉下來,更別說想要更進一步。
於是,李樹建選擇了抱團發展的戰略,河南豫劇院就是那只領頭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