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字體如同環肥燕瘦,各具其美。前者像貴族,美在藝術,重在人文;後者似百姓,美在接地,重在實用。何為文字?從狹義看,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從廣義看,文字是傳承文化的載體。無論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只要能擔當起記錄語言的任務,只要能完成好傳承文化的使命,均無可厚非。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不可分割,傳統文明的現代發展,不能簡單以繁簡強行區隔。倉頡造字以來,漢字演化生生不息,又有哪種字體能夠永遠以“玄門正宗”“聖祖遺訓”自居。
不少港台民眾認為繁簡字體系出同源,都是中國漢字,若非意識形態,完全可以共生。從文化層面,進行漢字繁簡議題探討是必要的。但是,若將繁簡之爭泛政治化,將使這一議題喪失理性探討空間,既不利中華文化傳承發展,更不利各地人民交流合作。繁簡字體並非先天對立,繁簡演化有其歷史必然性、內在統一性,不應強加意識形態、附加政治考量,而應回歸務實精神、開放態度,在“兼容並畜、理性包容”中尋求“和衷共濟、和合共生”之道,共同擔負起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神聖使命。
(作者簡介:國家一級美術師、國禮畫家、中國畫院副院長,陝西倉頡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