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付出成就“天惠輪”成功首航
去年12月29日正式入列中遠海運的“天惠輪”是現代化冰級重吊船。雖然設備先進,但是“天惠輪”大部分船員並沒有北極航行經驗。接到航次指令後,“天惠輪”對船員分三輪展開了全方位培訓,還組織了兩次船舶北極航行遇險應急培訓和演練。
從德國埃姆登港出發的“天惠輪”7月21日抵達挪威北角正式進入北極東北航道航行,到8月3日凌晨結束破冰船引領服務恢復自主航行,晚上駛出白令海峽,半個月的時間裡,“天惠輪”每一名船員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
7月的北極航道未完全解凍,維利基斯基海峽和德朗海峽幾乎是連成一片的冰塊,其他海域則出現諸多小型冰山。天氣變化莫測,時常出現大霧彌漫、能見度低到連船頭都看不見的情況,給航行造成極大困難。
一艘普通船舶只需配一名船長,“天惠輪”上卻配備了兩名船長。船長張玉田和陳碧光每天輪流12個小時堅守駕駛台指揮航行,遇到大霧、能見度低等情況,兩人都堅守在駕駛台上。7月26日,“天惠輪”一整天都在冰區航行,兩位船長在駕駛台上一直堅守了20多個小時。其他3名駕駛員認真值守;5名水手24小時輪流操舵;冰區航行需要船頭瞭望時,水手長孫海濤和船員江繼洪不論白天黑夜,只要一聲令下,立即冒著嚴寒奔赴崗位,在船頭一待就是6個小時……
“天惠輪”的設計航速是每小時14海里,但在北極航道每小時只能航行4海里。“天惠輪”距離破冰船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如果太遠,剛剛破完的冰又重新合上,如果太近,則有撞船危險。航行中,出現了多次因為霧氣太重致使“天惠輪”無法與破冰船保持合適距離的情況,“天惠輪”不得不聯繫破冰船讓其返回重新破冰。
作為亞洲經過北極航道距離歐洲最近的地區,日本北海道對“冰上絲綢之路”期待滿滿。釧路市市長蝦名大也希望隨著“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釧路港能吸引更多中國船舶掛靠,共享發展機遇。
譚兵認為,“一帶一路”為釧路港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對釧路港來說,向北,通過“冰上絲綢之路”與歐洲相連;向西,經過中國,以海鐵聯運的方式,通過陸上絲綢之路與中亞、歐洲相通;向南,與中國華南和東南亞交匯,並由此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印度洋、非洲、紅海、地中海、西北歐聯通。
在日中國企業協會會長王家馴表示,“冰上絲綢之路”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給釧路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