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陸生在兩岸社會融合發展中的“解碼”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18-11-17 00:11:08


 
  三、陸生在兩岸融合發展中可發揮的解碼作用

  2011年9月第一批大陸籍學生赴台就學,當年被視為“陸生元年”。 2011年台灣地區高等院校共錄取了1,265名大陸籍學生,有928名陸生註冊。在融合發展的背景之下,兩岸學生間的交流逐漸頻繁,到2017年台灣地區高校當年錄取了2,353名大陸學生,有2,139名陸生報到註冊。②陸生赴台就學後改變了兩岸學生交流領域,過去主要都是以 “兩岸高校間的交換生計畫”、“暑期由兩岸學子共同參加的夏令營” 、“台生赴大陸就學”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走馬觀花”式的學生交流,兩岸的學生交流進行到更深層次的交流。對兩岸社會的融合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一)陸生赴台就學的現況

  大陸籍學生赴台攻讀碩博學位,需同時滿足的兩個條件:大陸學生戶籍在京、滬、浙、蘇、遼、閩、粵、鄂八省市,以及來自台灣地區所承認的大陸學歷之高校。而申請攻讀四年制本科學位的大陸籍學生需要達到大陸地區當地高考分數線二本以上,申請兩年制學士學位課程的大陸籍學生需達到專升本考試成績。赴台升學的大陸籍學生,主要以學士班為主。赴台就讀碩博士班的陸生逐年略有增加。

  從表一可見,赴台攻讀學士班的學生受兩岸政治因素影響明顯。以陸生生源地分佈來看,大部分赴台陸生來自福建、浙江和廣東。在台陸生之間聯繫密切,分別以各省市及所在學校校友為分類建立微信群。比如,廣東赴台學生群、鵬城陸生群、成大陸生群等。以陸生申請專業上來看,多為台灣地區強項的創意類學科、經濟與商業類學科。

  表一:陸生赴台就學註冊人數(2011-2017)
  表二:赴台陸生戶籍統計(2011-2017)

  (二)陸生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性及優勢

  陸生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性,是相較於陸配、陸客、赴台交換生而言。從居台時間而言,陸配可以取得台灣地區戶籍後一直居住在台灣;陸客僅是指大陸來台的觀光客,每次入台最長逗留時間在十五天以內;赴台交換生的居台時限是台灣高校與大陸高校簽訂協定而定,通常是一學期到兩學期。由於台灣方面尚不允許陸生直接留台工作,在台畢業後的陸生除繼續留台升學以外普遍都會回到大陸。陸配到台後,多接觸到的是自身家族親朋;陸客赴台後多接觸與旅遊業相關人士;與陸生一樣,交換生來台後,可以與其同學建立一定的往來關係,但交換生來台時間確實短暫。

  赴台陸生,具有較長在台時間,與周遭年輕人接觸較多,熟悉兩岸社會環境。尤其是占非常大部分比例的學生是來自與台灣語言文化相通的福建省,其中不少學生是來自與中南部台灣語言文化完全相同的福建閩南地區。這是福建閩南地區的陸生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赴台陸生,分佈不僅限於台灣島內南北,離島金門島也有陸生就讀。因此,他們所感受到的社會氛圍不全然相同。尤其是在台灣島內,北部與中南部的社會經濟氛圍完全不同,北台灣更關心所謂的“高階政治”和一些相對宏觀的思考,而台灣中南部民眾更在意所謂的“低階政治”,在意自身的衣食住行。北台灣的教育文化資源相對充沛,很少有學生交換選擇到中南部台灣。這成了中南部陸生的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另外,在大陸的學生普遍更關注於宏觀層面,而台灣普遍更重視細節的微觀層面。赴台陸生在兩岸學習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兼具宏觀與微觀層面思考的優勢。

  (三)如何轉化陸生“解碼”優勢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通過上述分析,陸生確實在兩岸社會融合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特殊性,更是具備解碼的優勢。如何將這部分“解碼”的優勢轉化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中的新力量,需要從兩方面進行考量。一方面,陸生需要明確自身優勢,更加積極地投身到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來。另一方面,需要各方有一定的引導和支持。在台的陸生應該更積極,主動參與一些有利兩岸交流的活動。在台陸生,因為處境相對尷尬,絕大多數的陸生會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願意參加過多的活動。尤其是在中南部的陸生,他們對中南部相對瞭解,求學的時間熟悉了與中南部民眾打交道。這個寶貴的經驗優勢是值得利用起來的。

  四、結語

  誠如學者趙春山認為,“融合”就是從“求同存異”進入“存同化異”的過程,除了社會和經濟的融合外,更強調兩岸的“心靈契合”。心靈契合是兩岸交往的目的,更是根基。如何讓心靈契合,避免越交流越疏離狀態?通過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可以有效解決。兩岸在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過程中,讓交往基礎更穩唯有是從“瞭解”到“理解”,而陸生作為兩岸關係中特殊的一元,理應為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盡一份力,積極去發揮陸生群體所具備的“解碼”功能。

  參考文獻:

  (1)朱磊.兩岸社會融合發展的現狀與階段.[J]中國評論月刊.2017.10

  (2)張冠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內涵與路徑探討.[J]台灣研究.2017

  (3)丁仁方.加強南台灣與福建民間交流的若干思考.[J]《發展研究》.2017

  (4)吳為.深化兩岸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及新態勢[J]統一論壇.2016

  註釋:

  ①倪永傑:《融合發展——習近平對台工作思想最新成果》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tyzhj/niyongjie/201708/t20170803_11826750_1.htm,2018年8月3日訪問。

  ②數據均來自於台灣“大學院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陸聯會)之招生數據,https://rusen.stust.edu.tw/cpx/,2018年8月3日訪問。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11月號,總第251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