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40年融入世界,改變的不僅是中國的經濟面貌,還有人們的思維模式。以開放促改革,已成為普遍的社會共識。
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全世界都聽到了中共十九大會場傳來的聲音:“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既服務於中國自身發展的需求,又為全球貿易發展搭建公共平台,助力經濟全球化走出困局,可謂“一子解雙征”。
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中國需要擴大進口。4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在變化中日趨平衡。
197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06.4億美元,進出口額僅占全球的0.77%,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是中國對外經貿交流、觀察世界發展變化的一扇“孤窗”。40年後,中國正成為主要的消費產品進口國,對亞洲其他國家的經濟重要性達到40年來的最高。今天的中國,已成為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出口市場。
從“出口”一枝獨秀,到“進口”“出口”並駕齊驅,是中國從經貿小國到經貿大國邁進的必然。這一變化,孕育於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的進程中:全方位參與全球資源高效配置,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推動世界市場深度融合,實現國內更優化的供給體系,與其他國家形成良性互動,讓中國更多從全球貿易中獲益。
新西蘭牛奶、阿根廷紅蝦、智利水果……越來越多國外特色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拓寬渠道。在國內“買全球”,讓消費者和企業不出國門就能體驗到全球優質產品,充分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福利,既支持消費升級需求,也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在開放的環境中,中國企業的創新精神和競爭能力才能充分激活,為轉型升級提供全新動力。
回望來路,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關上門等於擋住了自己的路。展望未來,中國開放的力度將更大,融入世界的程度會更深。這是中國的承諾,更是中國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