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電/浙江在線訊,冬日裡的海寧長安鎮,粉墻黛瓦、小橋流水,十足的江南韵味吸引眾多遊客駐足。
小鎮的青年路上,一棟民國風的大樓門前圍著不少人。海寧攝影師王超英經常來鎮裡取景,也被這棟獨特的建築吸引,“半年前,這裡還是一棟破舊老樓,沒想到這麼快就改造好了。”改造後,老樓成了鎮裡新的黨群服務中心,設有免費的健身館、閱讀室和活動室等,整個設計像一座“博物館”,是當地有名的“打卡”地。
長安鎮,是座歷史文化深厚的千年古鎮,數百年前曾是運河上漕運船隊的必經之地,被稱為“運河第一鎮”。然而千帆過盡,古鎮卻一度沒落,老街冷清寂寥,房屋破舊衰敗,車水馬龍的繁華不複往昔。今年,我省進一步深入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這座運河邊的小鎮從整潔乾淨提升到鎮區處處是美景、產業文化配套發展,正日漸成為居民樂居、遊客青睞的好地方。
“變化太大了!”80歲的居民吳文偉常常和老伴攜手,在老街上邊走邊看。對於這條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街,他對每幢房子每個檐角都了如指掌,“老街變了,又好像沒變”。
面貌變了,老屋修繕了,歷經千百年風雨洗禮的古鎮環境煥然一新,街區功能越來越豐富,吳文偉記憶中的“童年”又回來了;老街的“味道”依舊,泛黃破損的墻體被重新修葺,新砌的馬頭墻挺立風中,微翹的飛檐透著古韵,古屋的木結構都盡量保留……他覺得,運河水鄉的氣息無處不在,居住在這裡,仍能感受到濃濃的鄉愁。
今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進入攻堅之年,我省謀劃加快美麗城鎮建設。作為省級整治樣板,長安鎮也在為建設美麗城鎮做準備。“環境變,只是第一步,理念要變,產業要變,人也要變。”鎮黨委書記張國強說,對古鎮來說,整治提升不僅是一場“不破不立”的硬仗,更是一場接續千年運河文脈的“文化復興”。
長安鎮的鎮區不大,卻匯集了不少歷史街區,東街、中街、西街、慶寧街等,曾有“十裡長安”之稱,是運河古鎮文化的重要見證。在規劃全鎮格局時,鎮幹部跑了不少地方,和專業的規劃設計單位對接,深入基層傾聽居民的意見,最後把小鎮規劃為“北產、中鎮、南城”,北部為現代工業區,中部為運河文化集中展示區,南部為科教新城,重點打通各個節點,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充分展示運河古鎮的良好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