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市場改革,中國經濟方能重回穩定和可持續增長的春天
文章分析,2019年,戊戌已過,己亥將至,中華大地將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年乃至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勢如何?
近年來,在中國經濟工業化過程的中後期,發展增速下行。在這一大趨勢下,中美貿易摩擦的發生,不確定的國際經貿環境,將會加重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對此,在不久前召開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會上,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中國“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這說明中國最高決策層對中國經濟將面臨的困難和巨大挑戰,也有充分的認識和思想準備。
近來,世界各國的財經媒體界乃至政府政要、退休高級官員都在談論黑天鵝、灰犀牛、明斯基時刻(金融危機的爆發點)。2019年和未來的世界經濟、中國經濟,用三個字來形容就是“不確定”。黑天鵝是否乍現,灰犀牛是否突然飛奔而至,明斯基時刻是否突現,關鍵在於中國能否“穩增長”。
一個GDP總量已經接近13萬億美元、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的經濟大國,要穩增長,關鍵在於穩信心、穩預期。如何才能穩信心、穩預期?關鍵則在於對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的格局、發展階段和發展前景有清醒的判斷。
40年的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已使中國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動力來源已經是各類企業和消費者家庭,而不再是政府。大部分中國家庭也逐漸從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基本維持生命和生活的消費單位,變成了有個人資產和家庭財富並不斷進行資產配置和家庭財富增值的投資者。因而,中國經濟增長的牽引動能,已從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央計劃機關的行政命令,基本轉變為企業和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預期和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故在中國經濟社會的當下格局中,要穩增長,關鍵並不在於政府每年GDP增速計劃目標的驅動和各級政府行政命令的促動,而在於投資者的信心和消費者的意願。用經濟學家凱恩斯的話來說,經濟增長的動力在於企業家和消費者的信心和良好預期。故穩增長在於穩信心、改善預期。有信心,有美好的預期,企業家才會投資,消費者才會增加消費,經濟才能增長。
信心來自何處?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家的信心、消費者的信心,乃至政府官員的信心,在於理性判斷和理性預期。如果一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中的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企業家敢投資?消費者又豈敢增消費?
2019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近30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實驗,40年的市場化改革,已充分證明中央計劃經濟是不可行(infeasible)的和低效率的;惟有市場經濟,才是最有效率和最能增進人民福利的資源配置方式。孰優,孰劣,共和國70年的歷史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歷年《中國統計年鑒》第一頁的統計數據,也給出了直觀感受。
21世紀了,中國國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質提高了,大多數中國人,已經不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那種“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今天,每個中國人都是理性經濟人和有良知、有道德並熱愛國家和進行理性判斷的人。信心來自預期,理性預期來自理性判斷。如何讓每個中國企業家、每個消費者家庭有信心,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良序的制度安排。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已經寫入了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自由、民主、法治、平等的社會制度,才能確保企業家的信心、消費者信心乃至政府官員的信心。全社會各階層的成員有了信心,改善了預期,才會投資、才會消費,才會創辦企業,才會進行創業和創新,中國經濟才會長期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中國深化市場化改革、堅定不移走市場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十八屆四中全會,則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政方針。兩個決定,錨定了中國經濟社會長期的發展道路。現在關鍵在於如何落實。中國經濟社會大致保持在建立法治化市場經濟的路徑上,中國經濟才能保持在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若背離了這個大方向,黑天鵝遲早會飛來,灰犀牛也會從各處衝出,明斯基時刻可能會隨時而至。
戊戌末的元旦,節氣在冬至,小寒尚未到。但近14億中國人民已開始翹首以待冬去春來、春暖花開、百花齊放。深化市場改革,建立起法治化的市場經濟秩序,中國經濟才能重回穩定和可持續增長的春天。近14億中國人民正共同企盼和祝願中國經濟社會的巨輪沿著市場化、法治化的發展方向不斷乘風破浪、平穩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