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質量是作品永恒的生命線
2018年,以《大江大河》為代表的一系列“上海出品”的影視作品成績頗豐。電視劇《外灘鐘聲》和《大江大河》同一天開播,《大浦東》緊隨其後,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得到觀眾“清新又走心”的贊譽。
“上海的文藝創作在經過若干年能量的積蓄後,最近登陸熒屏的幾部創作相繼引爆文化的燃點。這些由上海出品、反映現實生活的劇作,不僅寫出了今天這個時代,寫出了歷史,而且寫出了今天這個時代所必需的青春氣息。”討論中,作為上海人的毛時安難掩自豪之情。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作為“上海出品”的影視作品代表作,《大江大河》體現了上海電視劇創作的高度和深度,有很多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與借鑒。除了創作中對現實主義精神的接續、對工匠精神的踐行,《大江大河》的成功還在於,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都有一個很好的故事架構,好的故事為基礎,才有了整部劇的環環相扣、波瀾起伏。
講好故事,把故事講精彩,緊緊圍繞人民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著力推進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和文化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文藝工作者面前的時代課題。與會專家提出,文藝界應當聚焦重大歷史、革命、現實題材的創作和生產;深扎現實題材創作,把提高質量作為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書寫偉大時代,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書寫時代的新傳奇、新史詩。與此同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自覺講精品、格調和品位,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不斷追求新的藝術高度,追求新的精神高度,如此,方能唱響時代的最強音,讓“主旋律”真正走心。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