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保健品亂象不能光“打”不“教”
http://www.CRNTT.com   2019-02-14 08:59:51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今年央視春晚小品《“兒子”來了》賺足人氣,小品諷刺了當下老年保健品的各類騙局。不法分子利用養生講座、情感滲透、饑渴營銷等手段,加上讓人雲裡霧裡的“科技感”,專門欺騙老年人以高額、巨額錢財購買養生器材、保健食品等,吸收款項,牟取暴利。

  保健品市場亂象層出不窮。去年年底,微信公眾號“丁香醫生”一篇題為《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的文章,把權健公司推向風口浪尖,引發公眾對權健理療店和權健保健品店的質疑,以及對保健品市場的反思。隨著更多劣行被披露,規模龐大的權健公司涉嫌虛假宣傳被立案調查。

  在該問題上,我國民事立法已趨於完備,認定和執行較為明確,若組織帶有傳銷、集資成分,可能涉及組織傳銷罪、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等罪名。然而,為何保健品市場亂象依然屢禁不止,老年人仍易在購買保健品方面上當受騙?

  仔細辨別,保健品騙局萬變不離其宗,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對社會產生影響。

  一是集體洗腦。保健品企業往往通過線下網絡,以開會、上課等特定場景對特定人群進行封閉式洗腦。很多疾病在現代醫學上暫時無解,但出於對生命的依戀,很多人都希望尋找一種又快又好的自我拯救方式。這些養生保健內容彈性極大,號稱能治多種病症,監管存在灰色地帶,有關部門難以準確發現。

  二是以食品取代醫療,大打擦邊球。保健品企業通過銷售產品、收取年費、線下服務等方式,對特定群體提供持續的類醫療保健服務。這一點依賴於消費者配合。機構不會聲稱在治病,而是讓使用者感覺自己在接受治療,甚至感到相關產品或服務較醫院更人性化,成本更低廉。

  三是讓老年人成為企業的同僚。只要他們認同了企業,就會完全掉入企業設計好的價值體系裡,甚至和家人保持距離。這時候,很多人根本聽不進旁人提醒,只會無止境將養老金投入到購買保健品上,至此再無回頭路可走。

  大部分保健品不能治病,但也吃不死人,因而相關企業承擔的風險較低。何況這些企業擅長在灰色地帶操作,給有關部門監管帶來較大挑戰。單純從任何一個部門的角度來看,這些企業可能都達不到重罰程度,即使被查處取締,也可以換個招牌,重新註冊。只要公眾的意識依舊,疑難雜症將無法根除,保健品企業也就永遠存活下去。

  整治保健品行業亂象,不能光靠打擊,歸根結底還應持續提高民眾尤其是老年人的科學素養。相對來說,老年人接觸社會最新信息途徑單一,接受程度較低。應該多普及老年健康和醫學常識,幫助老年人樹立科學觀念,正確認識保健品的功效,減少對保健品的盲目依賴。

  來源:紅網  作者:孔德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