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走進美術館當成為市民的“生活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9-02-21 08:11:21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讓走進美術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已不再是一句口號。在剛過去的“春節檔”,到美術館過春節迎新年的市民絡繹不絕。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去年全市89家美術館共迎來677萬觀眾,同比增長近10%。(解放日報2月19日)

  春節長假,筆者參觀新建成的上海海派藝術館和閔行區博物館,兩館聯手舉辦春“藝”盎然嘉年華系列活動,通過藝術展覽,書畫家寫春聯,文藝演出,名家面對面講座,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外來參觀者,從1月18日開放至今,一個月時間,吸引10多萬人前來,成為新春佳節滬上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這個活動向廣大市民奉上的一桌豐富多彩的“文藝大餐”,既展示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成果,也是元旦春節期間上海文藝界與廣大市民共度的一個“文藝新年”。

  到美術館去過節,彰顯市民對藝術的追求,也顯示公眾藝術素養的日益增長。現今申城星羅棋布、國有和民營體制的各種美術館,共同豐富著人們身邊美的“色階”,裝點著申城節假日歡樂的氣氛,而市民節日“打卡”美術館的新動向,表明大眾對高雅藝術的追求和向往。

  上海是全國美術館體系最完備、數量最多的城市。本市目前建有82家美術館,其中國有美術館18家、民營美術館64家。去年本市美術館共舉辦公共教育活動3300多場,分為講座、放映類活動、導覽類活動、兒童美育類活動、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動成為美術館轉變職能、培養觀眾的重要手段。無論那種體制的美術館,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建設一流領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背景下,不僅匯集各種名家作品展覽展出,裝點著申城的藝術展示大花園,還為普及市民藝術修養,助推上海公益性美術普及教育,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和資源活力。美術館作為藝術展示的場所,藝術品的傳播服務機構,對展示人類藝術精品,提升人們的藝術品質和鑒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的各種美術館,在展示展覽世界各國藝術品的同時,已成為傳播世界藝術精品,普及藝術鑒賞力,提升市民整體藝術品質重要課堂。在建設全球卓越城市和“人文之城”追求下,在品質生活和高雅藝術引導下,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市民進入到美術館中去過,使之成為市民生活裡的一種常態。

  申城美術館業近年蓬勃發展,每年都有新的美術館誕生,公立、民營、私人美術館等業態,不斷完善上海美術館結構性布局,展覽內容也豐富多彩,逢旺季一天有4場新展同時開幕。同時一些展陳設計大而無當、走馬觀花的“遊客”太多、公眾藝術素養不高、不少展館門庭冷落依舊是不爭的事實,這也為美術館的管理、運營提出了警示,如何常辦常新,吸引、培育乃至留住更多的觀眾,是所有美術館面臨的共同課題。

  美術館離不開觀眾,藝術離不開傳播和分享。上海要建成全國一流領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美術館變成一個能持續流動的、活躍著的場所,讓更多的市民走進美術館,相約美術館,成為拓展市民大眾心靈世界,提高藝術文化素養的公共課堂,必須全力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需求,打破傳統的開放時間,借鑒深夜書店、24小時圖書館的做法,開設美術館的夜場和節假日深夜場,平時要在展覽的內容形式、開放時間、服務樣式和人文創產品展示,推出更多個性化展覽,打造新型性美術館,用更吸引市民精神娛樂和休閑放鬆融為一體的方式,通過求新求變的藝術品展示,去提升更多人群的藝術修養,拓展市民藝術“生活方式”的功能邊界。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