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8年12月25日正式通車以來,哈牡高鐵經歷了第一個寒冬考驗,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高鐵技術的“新高度”。資料圖片 |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最北的“一橫”,今年春運期間,哈牡高鐵(哈爾濱至牡丹江)經歷了第一次嚴寒考驗,將旅客快捷、平穩地送往目的地,讓歸心似箭的旅程縮短了大半時間。
哈牡高鐵的成功運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高鐵技術的“新高度”。哈牡高鐵之所以被稱為高寒列車,是因為它經過的地區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40攝氏度。為了保證列車的正常供電,哈牡高鐵沿線建設了317座電塔來保障線路供電。除此之外,哈牡高鐵還穿越了幾十座隧道,經過多項抗寒改造。
新技術築牢“高寒高鐵”基石
如何讓高鐵全線運行在冬季嚴寒的黑龍江省腹地,曾是中國高鐵人的新夢想。連通哈爾濱與齊齊哈爾、牡丹江的哈齊、哈牡兩條高鐵線路先後於2015年和2018年開通運營,風雪嚴寒不再是高鐵禁區。
在冬夏溫差五六十攝氏度的環境裡,如何克服地面冬季冰封、夏季酷熱的熱脹冷縮,成了修好高鐵路基的首要難題,也是保障高鐵安全運行的首要前提。
據介紹,哈牡高鐵在修建線路過程中創造性地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比如,在路基凍結深度範圍內填築非凍脹性填料,在路基坡腳兩側設置“保溫層”,對路基起到保溫作用的同進,又有效防止了凍脹變形;而在隧道修建過程中,施工單位也採用了全新的防水材料,既保溫又防水,攻克了在高寒地區的隧道施工難題。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工務部副部長嚴曉東介紹說,與哈齊高鐵大部分途經平原地區不同,哈牡高鐵途經丘陵、橋梁、平原、隧道等多個地質條件,處處面臨高寒難題,施工難度極大,很多施工領域都是靠中國高鐵的開創性技術創新解決的。
|